次日辰时,穆清风早早召集大小头目在议事厅议事。
汤文连忙呈上预选头目名册。
穆清风听取众人意见后,确定了人选。陈达禀报细作情况,杨宇校又将山寨后勤明细一一禀报了一遍。
待商议借粮一事时,在场众人热情高涨,似乎只等寨主一声令下便要杀下山去。
汤文抢先说道。
“禀寨主,我山寨以东即为青州,如骑快马仅一日路程。
这青州号称东道之雄,物产尤盛,朝廷织锦院便位于城中,确实富衍。
如果要强攻他城门,我愿意当先锋,而后寨主带人杀将进去,可解山寨粮草紧缺之急。”
汤文为了山寨也是下了必死的决心,这点穆清风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随后穆清风又问道。
“青州城墙多高?驻军多少?步军马军分别多少?城防岗哨多少?驻军分别在何位置?各富户又分别在何位置?家中又有家丁多少?……。”
这一连串问题倒把汤文等人问得不知所措。
“孙子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山寨士卒,皆是我等兄弟,岂可轻易去死,爱兵如子胜乃可全,……。”
穆清风几句话把几人说得羞愧难当。
接着又道:“你们也说过,青州虽然富足,但官军防守甚严,自然不能强攻,我心中已有打算。”。
众人异口同声道。
“全听寨主吩咐”。
随后,穆清风命令道。
“汤文听令,令你速挑选三百精兵加紧操练,另优选五十精兵与我亲自操练。”
“徐建德听令,令你速选派探子入城,一应情况须得打探清楚,如有半点差错,军法处置。”
“杨宇校听令,令你备足军马粮草,备齐作战各类物什,……。”
待穆清风将此次青州借粮一应事宜均安排完毕,众头目得令后唱声喏皆各自散去。
议事完毕,穆清风便来到后山牢里,见五个细作分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里。
逐一看过后发现其中四人都蜷缩在牢房一角,见了穆清风都抓住栅栏大叫“大王饶命”。
唯有一个青年不吵不闹,似僧人打坐般,微闭双目靠墙静坐,倒有几分文人气节。
穆清风心里清楚,这种有着儒生气节的人就是认死理。
但一旦归心了,绝对是死心踏地。
南宋一众大臣跳海殉国就是最好的例证。
穆清风心里盘算着,二龙山不能只有武将担纲,还得有文人主政。
如果以后什么都让自己去操心,那还不如当个挑水放哨的小喽罗呢。
穆清风有心要收他们归心,以为山寨所用。
同时,穆清风也明白一点。
这种愿意给官府当间谍的人,绝对者不可轻放。
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些人下山后一定会将山寨的底细报告给官府,可谓后患无穷。
而且如果不真正的收心,还可能出现双面间谍,两边讨巧,那种才最讨厌。
穆清风打定主意,于是传令徐建德。
片刻后徐建德便到了,唱个喏后穆清风命令道。
“除了一号牢房的那个青年,其余四人提出大牢,逐一探一探他们的真实想法。
如果愿留在山寨者,编入队伍,严加监视。
不愿意留的,杀。”
徐建德领了命令就出去办了。
随后,穆清风将那名青年提出大牢,带到回龙潭旁边的凉亭内。
这座凉亭乃是杨宇校所建,他见平日里穆清风最爱来这回龙潭旁的大青石上静坐沉思,便带人就地取材,建了一座木质凉亭,取名“回龙亭”。
亭内摆有一张茶桌,几个小木方凳,别有一番情趣,立在那水潭旁倒有一番“风亭立久白须寒”的味道。
坐定后穆清风叫左右都退下了,然后倒了两杯清茶,一杯推至这青年身前,也不多说话。
过了一会儿,穆清风问青年道。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你可知其意?”
青年抬头望向穆清风,就像看怪物一样,心想这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怎么还知道圣人的名言。
穆清风见青年只顾看自己,久不应答,又问道:“你可知其意?”
这青年想那就陪你对上一对,看你有何本事回应道。
“如何不知。”
“何以为德?”穆清风继续问道。
青年调整了一下思绪,回答道。
“子曰,通习六艺,臻于三德,即仁、知、勇三达德,何谓仁,乃仁者爱天下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