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启!游者归!”
升龙道前,搭了座高台,台中三足高鼎,底下烈火相焚,旁边立着天老,手捧一道黄娟,朝着洞中宣读。
台下,聚着人山人海,大致分成三个阵容。南边站着鬼谷书院众人,人数不过数百,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最是松散。西边站着世家,相互抱着团却各自防备,人数也是最多。东边站着一支军队,庄严肃穆,领头是一名老者,正是是华国丞相余何。
“兵家四姓可有血脉安在?”天老道。
台下依次走上四人,想来都是早已准备好的,匕首割破掌心,将鲜血滴入鼎中。
“兵家渭河孙氏,恭迎先祖归来!”四人中,黑甲白袍男子为尊,后退三步朝着大鼎三叩后伏地不起。
鼎中血气翻腾化作长虹,飘入洞中,引领归来之人。
洞中传来铁甲行路时相撞之音,一人虎步行出,望着四周,最后看向天老。
“学生孙离见过老师,”来人抱拳行着有些生疏之礼,与身上滔天血气格格不入。
天老拂手,有些欣慰道:“几千载岁月流逝,你先去回念故土吧。待升龙事了,再来寻我一聚。”
孙离刚下台去,洞中又走出一人,身着布衣,举着羽扇挡住阳光。
“却是家乡的味道,真令人怀念!”来人拿开遮脸的羽扇,露出一张病态的脸,贪婪的呼吸着,“几千年了,老头你还没死啊。”
“我还以为再也看不见你呢,”白如风笑起来有些瘆人,哪怕烈日当空,也驱散不了这股寒意。
“既已归来,便先回去瞧瞧吧,莫挡了后面人的路,”天老声音不显喜怒。
见洞中再无人出来,天老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万载以来,他亲手送兵家六人入内,今日竟只归来俩人。
“道家四派可有传承依在?”
无人回应,天老更是眼神悲伤。当年道家冠绝当代,如今竟然连一个迎回游人的传承者都没有。
“墨家二支可有传承依在?”
....
“轰!”
天时已过,天老看着升龙道缓缓崩塌,余下的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
看着卷轴勾红的名字,数了数,只有三十七人。万载以来,他亲手送了八十九人进去。这八十九人,都是当时代的天骄俊杰,如今竟然只回来了三十七人。
天老看着台下,来迎家族上百计,分数十阵营而聚。如今,几家欢喜几家愁,迎回游者的簇拥着离去,在这天地初开的时代,家族宗派中有一修行数千年的修行者,如同定海神针,可使这些苟延万年的家族宗派再兴,走向辉煌。
而未迎回游者的家族宗派,自是将走向落寞。如同万载以来,那些遗留在历史中的家族宗派。
华国建国岁短,不过百年。自是无游者可迎。余何今日来,为的就是那些剩下的家族宗派。百年来,这些家族宗派不染尘世,华国拜访这些宗派家族却不得入。如今,总算有机会招揽这些家族宗派。
余何是华国开朝之臣,如今身居华国丞相之位。年岁过百,却依旧壮年模样。
“晚辈余何,见过天老,”余何拱手施礼,百年之寿和天老相比相差还是太大。
“鬼谷天老,见过丞相,”面前终究是一国之相,天老回礼道,“今日收获巨大,老朽在此恭贺丞相。”
“皆是为这天下黎民百姓不受奴役之苦,又何分彼此,”余何道,“听闻书院已毁,不如来我帝都,重开书院如何?”
“丞相消息倒是灵通,”天老道,“那便叨扰了。”
黄班弟子皆是军中之人,想来知晓书院被毁也不是难事。
“贵国陛下如何?”天老又道。
“终是凡人,难逃百年之劫,”
“那便先行恭喜丞相了。”
华国太祖结义十人,如今除了当朝陛下,便剩眼前的余何了,而华国帝位一直以来皆是这十人之中选择,如今,怕是没得选了。
“余何何能?”余何摇头道,“道不如太祖定乾坤,武不如武帝八百破十万,勇不如昭武将军破釜沉舟,智不如太师安天下,我只是太祖身后一端茶倒水之卫,得蒙太祖欣赏,学得他们微末之本领。”
“丞相过谦了,”天老道,“当朝陛下病重五载,华国却无丝毫内乱,国力依旧蒸蒸日上,岂不是丞相之功?”
“皆是太祖遗策,”余何笑着说道,“余何不过是太祖的执行者。”
“贵国太祖后计千年,如此英雄,却是毁于凡人之寿,着实可惜。”
“今日前来,有一事相求,”余何道,“太祖遗策,寻此一人,还望天老想助。”
“何人?”
余何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上雕有龙头,双目赤红,口张于玉中。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