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五章 赵德芳登基,大宋国力暴涨 (2/2)

br/>【赵德芳初立,因为文人心性,排斥武将,重用文臣,鼓励耕作,劝课农桑,减轻税负,一改以往重农抑商的治国之策,农商并举,重用商人!】

【文丰元年颁行《商律》,允许商人在各国通商,同时向为大宋做出杰出贡献之商人,授予品阶,以兹鼓励!】

【大宋商人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到两年,大宋行商便将大宋国瓷器、茶叶、丝绸等贸易,发展到大辽、大金、大元等国,百姓富庶,野无饿殍!】

【同时此举为大宋提供大量税收,每年单商税一项便净入一千万贯,加上农税,丁税等税赋,太仓国库税收一举突破五千万贯!】

【文丰三年,大宋经济实力,跃居五大皇朝第三位!】

五千万贯!

赵匡胤心中一惊,五千万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他在位巅峰时期,国库太仓内的税银也不过才三千万贯,经过他这些年南征北战,大量军费开支之下,如今太仓只剩下四百万贯!

五千万贯,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在位的巅峰时期!

老四竟然还有这等治国理政的手段,看来过去倒是小瞧了他!

只是,大辽大金等国,怕是不会坐视大宋强大起来。

赵匡胤并没有因为大宋财力发展起来而高兴,相反露出了浓浓的担忧!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

【大宋的富庶,引起了邻国觊觎,大辽、大金、西夏、大元等国,大辽率先起兵,萧天左领兵二十万,自燕云北境南下,因赵德芳登基后,重文轻武,大肆裁撤冗军,边军空虚,又无能将,仅抵抗半日,边城即破,萧天左放任手下军卒,肆意屠杀军民,边城十余万百姓,无一幸免!】

【文丰三年九月,辽军长驱直入,宋军兵少将弱,无力抗衡大辽精兵,被接连攻下边境三城,屠戮百姓达四十余万,掳掠财宝不计其数!大宋君臣震怒,赵德芳调集西线兵马北上迎敌,西夏趁机入寇,劫掠四城!】

【十一月,大元、大金亦不甘落于人后,同时起兵,屡屡侵扰大宋边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赵德芳登基之初,便疏远武将,朝中武将如天波府杨氏、韩世忠等人或削职为名,或贬谪出京,皆不得重用,能将强将郁郁而终,以至于朝中武将后继无人,临战之际,竟找不出能抗击四国之人!】

【值此关头,武将狄青横空出世,崭露头角,于西线战场,屡屡击溃西夏,多次迎战西夏大将军果毅郡王赫连铁树,将之挡在边关之外,立下赫赫战功,文丰四年六月,官拜西北诸道经略使,骠骑大将军!】

“能击溃赫连铁树,这个狄青倒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赵匡胤脸上浮现出一抹欣赏之色,大宋与西夏连年交战,赫连铁树的能力他心知肚明。

这赫连铁树,除了修为上,不如他以外,论兵法谋略,排兵布阵之能,并不逊色他多少,堪比天波府老令公杨业!

狄青能多次打退赫连铁树,足见其统军之才,犹胜赫连铁树,此等将才,若加以重用,假以时日,不是没有可能肃清边关!

想到这里,赵匡胤脸上不由露出些许笑意,老四虽然是文人治国,对武将瞧不上眼,但在选贤举能,任用人才这方面,他倒是很放心!

可恰恰正是他放心之处,却最出乎他的意料!

【西夏大军多次进攻西北边关无果,对狄青恨之入骨,赫连铁树于是派遣门客潜入汴京,贿赂奸相,奸相收受贿赂,开始大肆散播谣言称狄青拥兵自重,养寇自重,有谋反之心!】

【赵德芳听闻此事,大怒,连下三道金牌,勒令狄青解职回京!】

【狄青迫于皇命,不得已交出兵权,孤身返回汴京,狄青一入汴京,便被打入诏狱!】

【在奸相谗言及迫害下,同年八月,狄青冤死诏狱!】

【同年八月,赫连铁树发兵十万,大肆来攻,西南边关将士听闻狄青冤死诏狱,军心涣散,无力再战,赫连铁树十万大军轻松踏平西北边关,长驱直入,西北诸道全数沦陷!】

“蠢材!!”

“文人治国,祸国害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