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4章 熔炉与航道 (1/1)

铜炮的余温还未散尽,沈括已经带着人在海湾边筑起了熔炉。黑色的煤块在炉膛里翻滚成赤红火球,把矿石熔成的铜水映得透亮,他用长柄勺舀起一勺,对着阳光看了看:“加了锡,硬度够了。牛顿先生说的‘炮管壁厚均匀’,咱们用这法子试试。”

旁边的木架上,挂着牛顿画的图纸——炮管被分成无数个等距的圆圈,每个圆圈旁都标着数字。宋应星拿着卡尺挨个比对,额角的汗珠滴在滚烫的铜模上,“滋啦”一声化成白雾:“西洋算法是真管用,上次试炮炸膛,就是因为这儿厚了半寸。”

朱慈烺站在熔炉旁,看着铜水被倒进模具,系统面板上“初级冶金”的进度条正一点点爬向100%。印第安酋长带着族人送来的铜矿石堆成了小山,部落里的年轻人跟着工匠们学拉风箱,黝黑的脸上沾着煤灰,笑起来露出白牙。传教士说,他们现在管这熔炉叫“大地的嘴巴”,说它能把石头变成会喷火的铁家伙。

“殿下,孙先生那边有事儿。”郑经的声音从风里钻过来,他手里提着个陶罐,里面装着深绿色的药膏,“部落里有个孩子被蛇咬了,孙先生配的药管用,他们想请您去看看。”

药庐里弥漫着草药香。孙思邈正用竹片小心翼翼地刮着蛇毒,旁边的印第安巫医捧着羽毛法器,却没像往常那样念咒,只是盯着孙思邈的动作。见朱慈烺进来,老医者扬了扬下巴:“这蛇毒烈,但林子里有种‘血根草’能解。我教他们认了,以后再被咬就不怕了。”他顿了顿,指着墙角晒着的药草,“还有这些,跟《千金方》里记的虽不同,但药性相通——这新大陆的草木,也懂医理呢。”

离开药庐时,酋长正站在田埂上,看着宋应星教族人搭玉米架。那些杂交种子发的芽比普通玉米壮实,藤蔓顺着木架往上爬,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他们说,这是‘龙的粮食’。”传教士笑着翻译,“还说要把最肥的土地都让出来种这个。”

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农业与医药协同发展,解锁“生物资源勘探”技术。奖励召唤点数800。新任务:绘制周边海域海图,奖励未知。】

“海图?”朱慈烺看向海湾,那里停着几艘修补好的荷兰商船,郑正带着人清理船舱,“牛顿先生,能算出这一带的洋流吗?”

牛顿正蹲在沙滩上,用树枝在沙上画着螺旋线。听见问话,他抬起头,蓝眼睛里闪着光:“我观察了七日潮水,这里的洋流每十二时辰转一次方向,就像钟摆。”他指着远处的礁石,“只要记下这些礁石的位置,再算出洋流的速度,就能画出海图——比荷兰人的更准。”

接下来的半个月,营地变成了巨大的作坊。白天,熔炉的火光与田垄的绿意交相辉映;夜晚,牛顿和沈括就着油灯标注海图,宋应星则在琢磨怎么把铜炮装到船上。朱慈烺常坐在崖边,看印第安人驾着独木舟送来渔获,看工匠们给商船刷上新的桐油,船身侧面,有人悄悄画了个小小的龙纹。

海图完成的那天,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任务“绘制海图”完成。奖励召唤点数1200,解锁特殊召唤:郑和(明代航海家),消耗2000点。】

“郑和……”朱慈烺摩挲着海图上的墨迹,那上面标注着暗礁、洋流,还有几处传教士说过的“白人据点”。他想起史书里说的宝船队,想起那些横跨印度洋的巨帆,忽然觉得眼前的海湾变得狭小起来。

“郑经,”他把海图卷起来,“选三十个精干的士兵,再让宋先生给商船装两门铜炮。”

“殿下要去哪?”

“按着海图,去东边看看。”朱慈烺望向海天相接的地方,那里的云正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看看这片大陆的尽头,还有没有能插龙旗的地方。”

商船起航时,印第安人划着独木舟送行,他们举着刚学会的“一帆风顺”手势,嘴里喊着生硬的汉话。孙思邈站在码头,往朱慈烺手里塞了个药囊:“海上湿气重,这是防晕船的。”牛顿则递来一个黄铜制的仪器:“这是改良的象限仪,能更准地测纬度。”

船帆升起,带着新铸的铜炮和杂交种子的气息,缓缓驶入洋流。朱慈烺站在船头,看着营地的轮廓越来越小,熔炉的火光变成了远处的一点星子。他知道,这不是离别,而是冻土上的根须,开始向着更广阔的土地,悄悄伸展。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