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站的电话铃声还没停,朱慈烺已带着宋应星和爱迪生往铁轨尽头赶。詹天佑在一片荒滩上插了根木杆,杆下的沙地里渗着黑亮的液体,用火柴一点,竟“腾”地燃起蓝色火苗。
“挖了三尺深,全是这油。”詹天佑用铁皮舀起一点,油珠在阳光下泛着虹彩,“孙思邈说这东西能治烫伤,可烧起来比煤旺十倍,烟还小。”
爱迪生蹲下去,用手指蘸了点油搓了搓:“这是石油!能炼出煤油点灯,炼出汽油……正好给内燃机当燃料!”他忽然拽住宋应星的胳膊,“咱们之前造的蒸汽机太笨重,要是用汽油烧火,机器能做得像马车那么小!”
宋应星摸着下巴琢磨:“就像火药推动火箭?只是把火药换成汽油,让它在铁筒里烧,推着活塞动?”
“差不多这个理!”爱迪生眼睛发亮,“卡尔·本茨肯定懂这个,召他来!”
朱慈烺看向系统面板,召唤卡尔·本茨的点数正好够。白光落下时,穿皮围裙的德国人手里正捏着个黄铜汽缸,看到地上的石油,当即掏出个小瓶子装了半瓶:“这纯度!比我在曼海姆看到的油田还好——你们有办法提炼吗?”
“徐寿正在造蒸馏塔。”朱慈烺指了指远处的工地,“用蒸汽加热石油,不同温度能蒸出不同的东西。”
卡尔·本茨没等蒸馏塔造好,就拉着宋应星在油田边搭了个简易工棚。他画的内燃机图纸比蒸汽机简单得多:一个铁制汽缸,里面装着活塞,旁边接个油箱,用火柴点燃油气混合物,“嘭”的一声,活塞就被推着往外冲。
“就是动静太大,像放炮。”宋应星捂着耳朵,看着活塞来回跳动,“还得让它转起来才有用。”
“加个飞轮!”詹天佑路过工棚,指着蒸汽机车的飞轮,“就像马车的轮子,能把推力攒起来,转得匀匀的。”
三日后,第一台内燃机在工棚里启动。没有蒸汽的嘶鸣,只有“砰砰砰”的爆鸣声,飞轮转得越来越快,带动着旁边的砂轮“嗡嗡”作响,磨铁器比人工快五倍。非洲铁匠们扒着棚子缝看,惊得直拍大腿:“这铁家伙不用烧煤,喝油就干活!”
徐寿的蒸馏塔也出了成果。他用不同温度蒸出了三种东西:煤油清亮,点灯比植物油亮;柴油黏稠,能给大型机器用;最稀罕的是汽油,一点就着,窜得火苗老高。
“汽油给内燃机,柴油能改蒸汽机车。”朱慈烺看着分类装桶的油料,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石油开采与内燃机应用”完成,奖励召唤点数12000。可召唤:莱特兄弟(剩余点数3000)、福特(汽车流水线发明者,消耗10000点)。】
“先召福特。”詹天佑突然开口,他刚在图纸上画了辆不用马拉的车,“卡尔·本茨说能造汽车,可咱们要造一百辆、一千辆,就得有快法子。”
福特来了之后,果然没让人失望。他看着卡尔·本茨造的第一辆三轮汽车(用内燃机带动,摇摇晃晃能跑),直接在空地上画了条线:“把造车分成十个步骤,每个步骤只干一件事——有人装轮子,有人装发动机,车在传送带上动,工人站着不动,一天能造五十辆!”
宋应星听得直点头:“就像咱们打铁时,有人拉风箱,有人抡锤,各干各的快!”
油田旁很快立起了厂房。传送带“哗啦啦”地转着,印第安人装轮胎,非洲人拧螺丝,欧洲工匠调试发动机,第一辆四轮汽车下线那天,正好赶上铁路铺到油田。汽车载着一桶汽油,沿着铁轨旁的土路开到码头,只用了两刻钟——比蒸汽机车还灵活。
朱慈烺坐在汽车里,看着窗外掠过的玉米地和油田,忽然听见莱特兄弟的名字在脑海里回响。福特拍着方向盘笑道:“等汽车造多了,就该造能飞的机器了——听说你们想上天?”
他指了指远处的天空,一群海鸟正掠过桅杆。朱慈烺望着那片蔚蓝,忽然觉得,新津的边界,早已不是海岸线和地平线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