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下周六有时间吧。”姜维来到何雨柱家,看到干净整洁的家,笑着朝着何雨柱问道。
自从两人结婚了,姜维还是第一次来何雨柱家。
现在何雨柱家里非常整洁,家被收拾的干干净净。
以前何雨柱家可没有这么干净,给人感觉乱糟糟的。
“必须得有时间,姜哥,要我干啥?”何雨柱好奇问道。
“我下周六结婚,准备摆二十桌,找你做饭,一桌两块怎么样。”姜维直接道。
“姜哥,你是瞧不起我呀,你结婚我能收你钱。”何雨柱不高兴的说道。
“好吧。”姜维摇了摇头。
“柱子媳妇,找下工作了没。”姜维想了想问道。
“找到了,多亏了赵主任,在济众堂找了一个抓药的工作,一个月十八块。”秦淮茹笑着说道。
现在他们两人生活没有压力,何雨柱一个月三十块五,她十八,加起来四十八,还有公公汇来的十块钱,三个人生活非常富裕。
“济众堂抓药啊!工作挺好,好好干。”姜维点了点头。
济众堂就在皇城边上,距离南锣鼓巷也没多远。
“现在是学徒,要是表现好,明年就能转正,有二十五的工资。”秦淮茹笑容满面的说道。
这段时间,天天和何雨水待在一起,学习认字。
秦淮茹在扫盲班里学过三次,常用汉字基本上都认识了。
所以赵主任才会给找这样一分工作。
这个年头,有个初中学历,各大厂子先就把人抢走了。
一般公私合营的单位,只要识字,就能找到工作。
不像是六十年代中期,一份工作得求爷爷告奶奶,花钱才能找到工作。
“放弃村里的分红没吃亏吧。”姜维笑着说道。
“谢谢姜哥提醒。”秦淮茹感激道。
在京城,要找工作得有城市户口。
不过现在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因为农村户口,每月有供应粮可以领取。
不过开始粮票制度之后,就没有供应粮可以领取了。
城市里的农村户口,要么回乡下种地,要么在城市里打零工,在鸽子市买粮。
“好了,我先走了。”姜维挥了挥手,离开和何雨柱家里。
姜维回到家里,继续起了自己的抄书大业。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一周的时间。
前几天给柳家送了彩礼,就带着柳如絮领了结婚证,不过两人没住一起。
彩礼很简单,一袋大米,一袋面,二十斤肉,十斤干果,还有一百块钱。
这个彩礼在这个年代来说,非常奢侈了。
毕竟现在流行四个一工程,床、脸盆、痰盂、热水壶。
有钱点的人家,送点米面当做彩礼。
而且这几天姜维去买了一辆自行车,一台收音机,一台电视,还给柳如絮准备一块手表,缝纫机。
算是把七十年代结婚用的东西都给准备了。
马上就要进入票据时代了,要是不提前准备,未来这些东西也不好弄。
“柱子,准备的怎么样了?”姜维进了厨房,看到忙碌的何雨柱,笑着问道。
“姜哥,你就放心好了,十二点准时开饭。”何雨柱笑着道。
“行,我准备去接亲了。”姜维离开厨房。
“三大爷,一会来人帮我接待一下。”姜维朝着指挥人搬桌子的三大爷道。
“放心,给你办的妥妥的。”三大爷也是一脸的笑容。
“对了,三大爷,咱们院子的人安排在东边,来的客人,放在西边。”姜维叮嘱了一下。
“知道了。”三大爷点头表示知道了。
“姜主任,车我开来了。”一个青年走进来,朝着姜维道。
“小许,麻烦你了,咱们现在去接亲。”姜维朝着小许道。
姜维坐车,两辆车离开和四合院,朝着前门大街驶去。
车头上挂着大红花,显得很喜庆。
姜维在车上,给自己绑上大红花。
来到胭脂胡同,姜维就被迎接了进去。
院子算是很清冷,只有十几人,摆了两桌。
“各位邻里,这是我女婿姜维,今天我女儿结婚,大家吃好,喝好。”柳德高拉着姜维朝着众人说道。
“大家好。”
“老柳,你女婿长的不错啊,干什么的?”
“我女婿是京城大学的老师。”
柳德高带着姜维认了一圈人,都是周围的街坊,没有亲戚。
柳德高祖籍是孟县,距离很远,而且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