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44,大明朝容不得这等败类 (1/2)

这番比喻让朱元璋眼前一亮,他拍案叫绝。

“说得好!”

声音如洪钟大吕,震得殿内嗡嗡作响。

朱允炆脸色刷地变白,眼中带着嫉恨。

他偷偷瞥向父亲朱标,却发现父亲正用失望的眼神看着自己。

“允炆,你太让为父失望了。”

朱标摇头叹息。

“只知道生搬硬套书本知识,不知变通。”

朱元璋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殿内投下长长的阴影。

他走到朱承煜面前,粗糙的大手摸了摸孩子的头顶。

“咱的干孙子,有出息!”

朱允炆站在一旁,感觉胸口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呼吸都变得困难。

羞耻、愤怒和不甘在他心中翻腾,却不敢表露半分。

朱标看着两个孩子的表现,心中已有计较。

他严厉地对朱允炆和一旁的朱允熥道。

“你们两个,回去好好反省!”

朱允炆低着头,声音细若游丝。

“儿臣遵命。”

他转身时,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却感觉不到疼痛。

朱允熥则恭敬地行礼,眼中带着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心中暗自盘算。

“忍一时风平浪静...机会总会有的。”

待二人退下后,朱元璋拉着朱承煜的小手,眼中满是赞赏。

“标儿,你看这孩子,天授其才啊!”

朱标点头附和。

“确实世间罕见。”

次日清晨,奉天殿内。

文武百官整齐地站在殿中,却连大气都不敢出。

朱元璋高坐龙椅,面色阴沉;太子朱标立于一侧,神情肃穆。

老太监刘和尖细的声音打破沉寂。

“皇上有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殿内鸦雀无声,只有几不可闻的呼吸声。

郭桓案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谁也不知道今天会牵连出多少人。

朱元璋冷冷扫视群臣,目光如刀,所过之处官员们纷纷低头,生怕与天子对视。

“标儿。”

朱元璋开口,声音低沉如雷。

“说说郭桓案的情况。”

朱标上前一步,展开手中奏折。

“户部侍郎郭桓,勾结礼部尚书赵瑁等十三名官员,在浙江等九省粮税上做手脚,共贪污官粮两千四百万石...”

每报出一个数字,殿内的温度似乎就降低一分。

有官员已经开始发抖,额头渗出冷汗。

“证据确凿,相关人等均已供认不讳。”

朱标合上奏折,抬头看向朱元璋。

“请父皇定夺。”

朱元璋站起身,龙袍上的金线在晨光中闪烁。

他一步一步走下台阶,脚步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咱一直说,当官的要廉洁奉公。”

朱元璋的声音起初平静,却逐渐提高。

“可你们呢?把咱的圣旨当耳旁风!”

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来的,震得殿内梁柱似乎都在颤抖。

一名年迈的官员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朱元璋走到群臣中间,目光如电。

“咱恨不得挖出你们的心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一声怒吼让几位年迈的官员差点瘫软在地。

殿内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太监刘和站在御座旁,手中拂尘颤抖,大气不敢出。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要紧。”

太子朱标上前一步,躬身劝道。

朱元璋猛地转身,龙袍翻飞。

“息怒?标儿,你让咱怎么息怒!”

他从袖中抽出一份奏折,狠狠摔在地上。

“郭桓那厮,竟敢贪污赈灾粮款三十万石!三十万石啊!河南百姓饿得啃树皮,他们却在府库里堆满金银珠宝!”

朱标弯腰拾起奏折。

父亲最恨贪官污吏,尤其是这种趁灾打劫的。

“父皇,此案确实令人发指,但...”

“但什么?”

朱元璋打断儿子的话。

“你是不是又要说法外开恩?咱告诉你,这次一个都别想跑!”

他大步走回御座,猛地坐下,震得龙椅发出沉闷声响。

“传旨!”

朱元璋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由太子朱标主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