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年间,朝廷初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虽然一帮淮西干将已经过上了锦衣玉食的权贵生活,但黎明百姓依然苦不堪言,日子过的很难。
“造孽啊!”
老农眼中噙着泪水,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挣扎。
此刻在河岸上游,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农佝偻着背,双手颤抖地捧着一个竹编的摇篮。
摇篮里,一个裹着粗布的婴儿正安静地睡着,小脸蛋红扑扑的,胸口随着呼吸轻微起伏着。
他四下张望,确认无人后,又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婴儿,喉结上下滚动。
“娃儿,莫怪爷爷心狠...”
老农的声音嘶哑。
“实在是...实在是养不活你啊...”
婴儿似乎感应到了什么,小嘴吧唧了几下,却没有醒来。
老农的手抖得更厉害了,他狠下心来,将摇篮放入河水中。
“老天爷保佑,让这苦命的孩子遇到好心人。”
老农喃喃自语,看着摇篮随着水流漂远。
他站在原地,直到那小小的摇篮变成远处的一个黑点,最终消失在视线中,才颓然转身,步履蹒跚地离去。
河水托着摇篮,不急不缓地顺流而下。
摇篮中的婴儿依旧安睡,全然不知自己正漂向未知的命运。
与此同时,钟山上的孝陵,哀乐震天,白幡如雪。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身着素服,站在马皇后的灵柩前。
他的腰背不再挺直,肩膀垮下,那双曾经令无数敌人胆寒的眼睛此刻空洞无神。
“陛下,时辰到了。”
贴身太监刘和小声提醒,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朱元璋恍若未闻,只是死死盯着那具华丽的棺椁。
他的发妻,他的贤内助,他这辈子唯一的挚爱,就躺在里面。
那个无论他富贵贫贱都不离不弃的女人,再也不会温柔地唤他重八了。
灵柩降入墓穴,周围的哭声更加凄厉。
太子朱标跪在最前排,已经哭得几近昏厥,嘴角还带着血丝。
其他皇子皇孙和文武百官也都伏地痛哭,整个孝陵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朱元璋的眼前浮现出马皇后的面容,不算美丽,却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
他想起了当年被郭子仪关押时,她偷偷将刚烙好的饼揣在怀里送来,胸口被烫得通红。
想起了鄱阳湖大战失败后,她背着自己逃命的场景;想起了自己脾气暴躁要杀人时,她总是温言相劝
“妹子...”
朱元璋嘴唇颤抖,无声地呼唤着这个只有他们二人时才会用的亲昵称呼。
一滴浑浊的泪水从他眼角滑落,在满是皱纹的脸上留下一道湿痕。
下葬仪式结束后,朱元璋没有立即返回皇宫。
他挥了挥手,声音嘶哑。
“都散了吧,咱想一个人静静。”
太子朱标挣扎着想要上前。
“父皇...”
“标儿,你身子不好,先回去休息。”
朱元璋的语气坚决,却又带着罕见的柔和。
“咱有刘和跟着就行。”
朱标还想说什么,却被一旁的弟弟拉住,只得含泪告退。
秋风萧瑟,朱元璋沿着青溪河漫无目的地走着,刘和小心地跟在身后三步远的地方。
更远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带着一队精锐暗中保护,不敢有懈怠。
“刘和啊。”
朱元璋突然开口,声音沙哑。
“你说,咱妹子走的时候,痛苦不痛苦?”
刘和心头一颤,连忙躬身。
“回陛下,娘娘走得很安详,太医说是在睡梦中去的,没有受苦。”
朱元璋沉默良久,长长地叹了口气。
“那就好...那就好...”
他的目光落在潺潺流动的河水上。
“咱这辈子,杀人无数,心硬如铁。可唯独对妹子...咱亏欠她太多啊。”
刘和不敢接话,只是低着头,眼眶也有些湿润。
他在朱元璋身边伺候多年,深知帝后情深。
马皇后去世这一个月来,皇上几乎没怎么合眼,整个人瘦了一圈。
“咱记得那年咱还只是个放牛娃,妹子不嫌弃咱穷,给咱送饼子...”
朱元璋喃喃自语,眼神暗淡。
“后来咱当了皇帝,她依然每天亲手给咱缝补衣裳...”
河水潺潺,仿佛在应和着帝王的哀思。
朱元璋踱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