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七章:小镇的传奇 (1/3)

深秋的小镇,被一层金黄色的薄纱温柔覆盖。银杏叶如同无数小巧的扇子,随风飘落,铺满了青石板路,踩上去发出细碎的、悦耳的沙沙声。空气清冽而甘甜,混合着糖炒栗子的焦香、刚出炉面包的麦香,还有一种属于收获季节的、宁静满足的气息。

“序淮家”烘焙坊——这个由好禾提议、序淮亲手制作招牌的小店——此刻正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好禾戴着素雅的围裙,正将一盘刚烤好的杏仁曲奇从烤箱里取出。金黄色的曲奇上点缀着饱满的杏仁片,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安安坐在柜台后特制的婴儿高脚椅上,穿着柔软的连体衣,手里抓着一个磨牙饼干,正用仅有的几颗小米牙努力地啃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观察着妈妈的动作和玻璃窗外偶尔走过的行人。他快满一岁了,小胳膊小腿结实有力,咿咿呀呀的婴语也愈发丰富,成了店里最受欢迎的“吉祥物”。

“好禾姐,老规矩,两杯拿铁,再加半打这个新出的杏仁曲奇!”一个穿着邮递员制服的小伙子推门进来,熟稔地招呼道,目光被安安吸引,“哟,安安小老板,今天视察工作呢?”他笑着逗弄安安。

安安看到熟悉的面孔,兴奋地挥舞着手里的磨牙饼干,发出“啊!啊!”的欢快叫声,口水沾湿了围兜。

“马上就好,小张。”好禾笑着应道,手脚麻利地打包曲奇,又熟练地操作起咖啡机。奶泡在杯中打出完美的拉花。自从安安大一些,好禾在序淮和热心邻居(尤其是小美)的帮助下,重新拾起了对咖啡和烘焙的热爱,将自家一楼临街的小客厅改造成了温馨的“序淮家”烘焙坊,只供应简单的咖啡、茶饮和她亲手做的几款点心。地方不大,却迅速成了小镇居民们闲暇时爱来的小聚点。这里不仅有美味的点心和咖啡,更有一种让人放松、感到亲切的“家”的氛围。而安安,无疑是这份氛围里最亮眼的点缀。

“好禾,你家序淮今天又带孩子们去市里打比赛了吧?”住在隔壁巷子的王婶拎着菜篮子进来,熟门熟路地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我家那皮猴子,以前放学就知道疯玩,自从跟着序淮练了几个月射击,嘿,坐得住了!老师都夸他专注力好了!”王婶的语气里满是感激和自豪。

“是呢,王婶,一早出发的。他说孩子们状态都不错。”好禾将打包好的曲奇和咖啡递给邮递员小张,又为王婶端上一杯她常喝的花茶,“孩子有兴趣,能坚持下来就好。”

“可不是嘛!”王婶接过茶,看着在婴儿椅上自得其乐的安安,感叹道,“你们这小两口啊,真是咱们镇上的一道景儿。看着你们,就让人觉得日子有奔头,踏实!”

好禾温婉一笑,心里暖暖的。她知道,王婶口中的“景儿”,指的不只是她和序淮恩爱的模样,更是他们一路携手走过的风雨和如今这份扎根于小镇、开花结果的安稳与奋斗。

“序淮家”烘焙坊的斜对面,是林逸的“湖畔”咖啡馆。下午时分,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暖洋洋的。几个常客坐在老位置上,话题自然而然地又转到了那对令人羡慕的夫妻身上。

“要说咱们镇上这两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儿,除了老李头家那棵百年银杏又结果了,我看就数序淮和好禾这一对了。”退休老教师赵伯抿了一口林逸特调的拿铁,慢悠悠地说。

“可不嘛!”开杂货铺的刘姨接口,语气带着由衷的赞赏,“当初序淮刚退役回来,多闷的一个人啊,就在靶场那仓库里鼓捣。好禾呢,城里来的大作家,看着娇滴滴的,心里藏着事儿。谁能想到,他俩就这么看对眼了?还在咱们这小镇上扎了根,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不止红火,”旁边一个年轻些的上班族小陈插话,他是后来搬到镇上的,“简直是励志传奇。序淮哥那射击培训中心,现在名气可大了,听说培养的孩子都进省队了!好禾姐的书,我老婆可喜欢了,说新写的那本《小镇烟火与星光》,特别温暖治愈,写的就是咱们这儿吧?还把带孩子的那些酸甜苦辣写得特别真实感人,我老婆看哭了都。”他指了指咖啡馆书架显眼位置摆放的好禾签名新书。

林逸一边擦着咖啡杯,一边笑着听大家议论,适时地补充道:“最难得的是那份心性。经历过误会和风波(他隐晦地提了一句),人家两口子愣是没散,反而更懂得珍惜了。现在又有了安安,事业也都没落下。序淮带学生那股认真劲儿,好禾写书时那份沉静,还有他们对安安的那份耐心……啧,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日子就该这么过。”

“是啊,”赵伯点点头,目光望向窗外“序淮家”烘焙坊的招牌,“像一棵树,根扎得深,枝叶就茂盛,还能给人荫凉。他们俩啊,现在就是咱们小镇上的一棵‘福树’。”

小镇另一头的阿强修车铺里,阿强正满手机油地鼓捣着一辆摩托车的发动机。他儿子小磊——如今已是省集训队的正式队员——穿着印有队徽的运动服,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帮着递工具,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和一点小骄傲。

“爸,序教练说下周训练计划要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