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6章 大明朝最好的官 (1/2)

天高云不淡,南风漫漫有点暖,立夏天,海鸥飞,帅哥许海正青年。

皮岛,估计是毛文龙起的名字,又名平岛、椵岛、稷岛,位于鸭绿江口东之西朝鲜湾中。

不知道怎么了,稀里糊涂,皮岛就属于朝鲜了,有意见都得憋着。

高丽王文献中,皮岛则以岛上盛产椵树的缘故,得名椵岛。

岛屿面积19.2平方公里,位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枢纽处,与铁山半岛南端相隔约4公里,海岸线35公里。

古代农业不发达,明朝时代,史称椵岛之地皆沙石,无一片可耕处。

到了现代的开垦,也有一定的农业生产,主要有大豆、玉米、大米。水产品出产如马鲛鱼、真鲷和虾等。

前世机缘,许海有幸来皮岛旅游,大体明白如何开发皮岛。

从系统里兑换出大豆、玉米、地瓜和土豆种子,许海准备抓紧时间种下去,秋天总会有收成,顺便种点辣椒,西红柿什么的。

“杨建平你担任总兵官,负责训练,杨建亭你担任民政官,负责开荒种地,修路建房,这是规划图纸,杨安明你陪我去京城,以后你就常驻皮岛,专门负责和大明朝的关系处理,接收周转难民。”

许海布置完毕后,系统没反应,得了,许海亲自拿起了铁锹,铲下了第一锹土,开荒啦,百倍加持。

“叮,恭喜宿主占据了皮岛,奖励一万金币,奖励褐色颗粒火药两万斤,奖励三十六辆四轮马车,奖励两艘三桅荷兰甲板船。”

占据皮岛,开拓国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奖励丰厚。

原本历史时空,天启元年,也就是1621年夏,毛文龙来了个镇江大捷,镇江也就是丹东市,生擒了后金游击佟养真,他儿子佟丰年、侄子佟松年等。

女真鞑子重兵对付毛文龙,毛文龙逃入朝鲜,1621年12月,鞑子越过结冰的鸭绿江,进入朝鲜追杀毛文龙。

朝鲜王李珲恐怕毛文龙将祸水引入朝鲜,屡次劝他去岛屿,毛文龙也考虑到女真鞑子不习水战,终于在天启二年冬进住了皮岛。

天启年间,远着呢,现在的皮岛没有人烟,先占了再说,在这里设立一个周转中心基地,方便转移辽东百姓。

没有了皮岛的毛文龙是不是就不会被袁大嘟嘟咔嚓了,不知道小蝴蝶的翅膀能否煽动大明的天空。

至于皮岛东边的身弥岛是许海留给毛文龙的,在适当的时机给与毛文龙一定的帮助,没准,一加一大于三。

此去泉台招旧部,愿等捷报当纸钱。

许海放出了两艘三桅荷兰式夹板船,两层木板交错制作的大帆船,结构可靠抗风浪,可八面受风,无往不顺,最主要是的是荷兰式夹板船操作非常简单,即使没有专业训练的船员也可以轻松驾驶,捕鱼、商运极佳。

许海率领三艘系统出品的风帆船停靠在了天津塘沽港,皮岛号靠岸,其余两艘夹板船抛锚停船。

津门,作为天津的别称,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漕运,明永乐年间朱棣帝赐名天津,有天子渡口的意思,正式得名。

塘沽的地名正式确立于1888年铁路建站时,此前地方志未见明确记载。

风帆船靠港需要高超的技术,外行只能看看,在水兵的熟练操作下,皮岛号船终于停稳了。

许海派了三个士兵去天津巡抚衙门送了拜帖,邀请巡抚汪应蛟上船视察。

汪应蛟,字潜夫,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是大明王朝最好的官员,没有之一。

为什么?

汪应蛟任职天津的时候,看到葛沽、白塘等地的田地都积满了污水、长满荒草,询问当地人,大家都说是斥卤之地不能耕种。

汪应蛟心想土地没有水就会成为盐碱地,有水就会滋润,如果兴修水利,一定能够获得丰收。

于是召集农民开垦荒地五千亩,其中十分之四为水田,每亩收成可达四到五石,农田之利大兴。

天津小站稻今天的美誉,就是从汪应蛟这里开始的,仅此一点,名留青史,独一无二。

“汪巡抚,小子许海不才,有礼了,大人爱民勤政,兴修水利,种植水稻,收获颇丰,小子深感佩服,抚台大人此举必将造福民众,流芳百世。”许海躬身施礼,恭恭敬敬,诚心诚意。

“小子听闻皇帝陛下需要龙涎香配药,特前来进献一块罕见的龙涎香,价值万金。”

许海知道万历皇帝还有两年的功夫,现在尤其需要龙涎香。

“另进献六磅和十二磅大将军炮,性能先进,可千步制敌,大明朝廷可以仿制。”

许海取巧了,把拿破仑1841型6磅炮改成了大将军炮,明年徐光启就会派人到澳门购买大将军炮,现在许海提前把更先进的炮拿了出来,希望能对大明有所帮助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