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1章 行路难于上青天 (1/3)

就在许海的睡梦中,蓝星的山水空间,一缕阳光照射了进来,原本是没有阳光的,看来是游戏升级了。

现在感觉山水空间似乎和外边联通了,互为一体,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这是许海的技能升级引起的结果了。

山水空间内,各种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也不知道收获几茬了。

牧草茂密,牛、马、羊、鹿、成群结队,散步吃草,很神奇,不抓不杀就那样,不多也不少,不肥也不瘦。

猪在山上叫,鸡、鸭、鹅飞跑,禽蛋满山坡,田园牧色。

鱼、贝、虾、蟹,满水满塘。

还有蜜蜂在穿梭,传授花粉分外忙。

百倍加持,一片喜人景象,有此山水外挂,即使穷山恶水,万里之外,弹尽粮绝,夏天冬雪,如同平常。

许海还没有醒的时候,杨安海等已经载着士兵出发了,袭击战争开始了。

两个白面薄饼,两个鸡蛋,一碗羊肉汤,六必居配方的腌小黄瓜,简单的早饭,不错的胃口,三下五除二,大快朵颐,吃完了,该出发了。

在北京时,许海安排人把六必居酱菜的配方买了下来了,当时和掌柜的说好了,配方只在军中和船上使用,不在任何地方开酱菜店。

腌小黄瓜,腌涪陵榨菜,腌小萝卜条,腌酱疙瘩,腌辣白菜,呵呵最后一个不是六必居的,是许海的配方,这年头辣椒刚刚引进,康熙年间才加入菜系的。

许海踏上了镇江的土地,看到许多士兵晃晃悠悠,迷迷糊糊,下船了还在吐呢。

皮岛到镇江,那些晕船的士兵连这么短的航程都顶不住,没办法,这个是属于天生的,有人的体质就是这样,需要刻苦的锻炼。

第一营先头部队早已经出发了,许海这一波才刚刚下船呢,不是许海舍不得兑换更多的船,而是这年头的路也就这样子的通过能力,再多的人马也得等,

这次偷袭野猪皮的行军路线走的就是原萨尔浒东路军刘綎军走的线路,一模一样。

《明史》记载;刘綎的东路军行至桓仁的阿布达里冈之时遭遇伏击,冈上军自高驰下,奋击綎军,綎殊死战,复从旁夹击,綎军不能支。

东路军的行军路线路况太差,没有办法通过马车,许海兑换了大量的独轮车,还有骡子,还有驴。

独轮车虽然不是橡胶轮胎,但是铁轮还是比木轮好得多,这年头,独轮车太好用了,一人推,几个人可以拉,什么路都可以走,可以减轻士兵的负担。

需要时,往前面一丢,还可以当路障,给骑兵制造点麻烦。

让我们看一看许海的兵都要背负些什么东东;火枪兵带枪和刺刀,一副棉甲,一副带面甲的头盔,扎武装皮带,穿战术背心,挂水壶饭盒,四枚木柄手榴弹。

系统仿制中国77式手榴弹,达纳炸药,超出这个时代几百年,是最好的手榴弹。

防雨的皮制子弹袋两个,各装56发子弹,斜武装带中间挂火帽皮袋。

多用背包装干粮,雨衣,绳索,火折子,插带工兵铲,睡袋卷成一团放背包上面,后背的还有左手小手盾。

绑腿,插有多功能短匕首,一面带有锯齿。

体力好的士兵还可以插带两块铁板甲,所有的产品都是系统出产,质量一流,效果非凡。

所有的炮都是车载马驮,炮兵只有短枪,其他的都一样,手榴弹必备。

五月的天气,走急了也出汗,士兵把能放车上的全部放车上了,又推又拉的急行军,火急火燎的一路向前,向前。

许海和警卫班也是步行,说好了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队伍刚刚建立,和士兵同甘苦能够迅速建立起长官的威望,尤其是在这个年代。

从镇江到宽甸一百九十多里,宽甸到阿布达里冈,也就是刘綎战死的地方二百多里,再到努尔哈赤的老巢赫特阿拉二百八十多里,合计七百多里路而且路线重峦叠嶂,基本都是崎岖的山路小径,行军极为困难。

正如史书所说;“所分道独险远,重冈叠岭,马不成列。

一天走六十里,三十公里,也得走十五天左右,到了还得休整,时间上不算宽裕,徐海今年还得南下呢,季风不等人啊。

“急着方便的士兵,不准脱离视线,铁锹挖坑,文明卫生。”督查兵大声呼喊着。

许海的队伍规矩还真不少,这也是传承,习惯了,就是贵族范,就凭这一点,就能提高士兵的荣誉感。

许海一边行军,一边思量,这次突袭,最好能干掉野猪皮,省得他杀完穷户杀富户,辽东百万百姓,都被他杀完了,这个人就是个屠夫。

对于野猪皮努尔哈赤,许海半点好印象都没有,比蒙古人林丹还坏,臭蛋一个。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说道;努尔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