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9章 (1/2)

日子这东西,原是不经混的,眨眨眼,百年的光阴就这么漏过去了。

贞观元年,玄奘法师揣着颗不安分的心,打玉门关溜了出去。一路向西,脚底板磨穿了不知多少双鞋,到鸠兹国,翻葱岭,过贵霜帝国,九死一生,才算把天竺的土踩在了脚下。在天竺游学十九年学了一肚子佛法,终究还是绕回了长安。

此时的天下,四海升平,后世史家称为贞观之治。

得知玄奘法师还朝,大唐的太宗李世民,亲自率领百官跑到城外去迎他,后来又掏了大把的银子建了大慈恩寺并从四方搜罗来有名的僧人,一股脑儿交给他调遣,帮着玄奘法师译经。

玄奘座下的徒弟,数起来也有几十个,里头最入他眼的,就两个:一个叫辩机,一个叫窥基。

辩机这和尚,才十九岁,却已得了玄奘大师的真髓。虽剃了光头,模样倒是周正,凤眉虎目,身高八尺,脑子又活络,玄奘对他,终究是另眼相看的,不少经论的翻译,都由他挑头。

也正因这缘故,长安城里的那些少妇、姑娘家,便都像闻着腥的猫,盯上了他。贵族家的女眷,三天两头往城外的大慈恩寺跑,嘴上说是上香、听经,骨子里那点心思,无非是想瞧瞧辩机的模样——好比时下那些姑娘追着那些男团小鲜肉一样的道理。

可辩机对这些,全当没瞧见,只把一颗心钉在佛经上。将佛法传下去,便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念想了。

然而这世间的事,原是由不得人的,该来的,终究会来——直到了那一天。

这日,唐太宗李世民领着一群王子公主,往大慈恩寺去进香。

太宗对玄奘法师向来敬重,想花大价钱请他还俗,帮着打理国事。在他眼里,玄奘是世间顶聪明的人,若能得他相助,治国原也不算什么难事。偏玄奘大师对俗事全没兴致,只说自己六岁出家,一辈子就耗在佛法上,哪里懂得治国?便一再推托。李世民没法子,只得时常请玄奘入宫,或是领着王子公主来大慈恩寺,与他谈些佛法,闲聊解闷。玄奘虽不耐烦,可对方是皇帝,也只得应付着。

这日,年方十六的高阳公主也跟着父皇来了。她对佛法全没兴致,趁父皇与玄奘辩经,便偷偷溜了。不烧香,不礼佛,只四处闲逛,瞧着那些和尚,心里好笑:好好的人,为何要剃了头发当和尚?出家人的日子,真就那么好?男人没了头发,多难看。

高阳公主一边张望,一边闲逛,不留神便与一个捧着经书的年轻和尚撞了个满怀。她被撞得一个趔趄,倒没摔倒,那和尚的经书却散了一地——那些没装订的宣纸经卷,被风刮得四处都是。

和尚急得嘴里直念“如何是好,如何是好”,慌忙去捡那些散落的宣纸。

高阳公主瞧他这副狼狈相,噗嗤笑了出来:“好个蠢笨和尚。”

和尚听见笑声,有些恼怒:“还不是你撞的,我怎会这般狼狈?”

捡完宣纸,和尚抬头,正与高阳公主的目光撞上。高阳公主心头一跳,脸上腾起绯红:好个英俊的小和尚。

和尚也吃了一惊,不自觉地后退一步,心跳得快了,暗自道“不好,动了凡心”,忙念起心经来压住心绪。

“和尚,你叫什么?”高阳公主问道。

年轻和尚脱口而出:“辩机。”话音刚落,转身就跑。

“和尚,你跑什么?”高阳公主大声喊。

可辩机和尚跑得更快,三晃两晃,便没了踪影。

打那以后,高阳公主像是换了个人。不再是从前那般飞扬跋扈、刁蛮任性,惹得哥哥姐姐们个个头疼,反倒隔三差五往大慈恩寺里钻,烧香礼佛,听经说法。李世民心里头倒也宽了些——这十七公主,打落地起就调皮刁蛮,没一日让他省心,如今肯做这些事,总算是桩正经事了。

可他哪里晓得,勾着她的,哪里是什么经书、庄严佛像,或是什么佛法?不过是那个让她牵肠挂肚的辩机和尚罢了。

自那日见了,高阳公主便像丢了魂,一心扑在辩机身上,三天两头往慈恩寺跑,只说请他讲经。她看辩机的眼神简直可以拉丝,那点心思,明眼人都瞧得见,藏是藏不住的。

面对这般热辣辣的纠缠,辩机除了躲,便是支吾。偏她是大唐公主,他一个小小的和尚,又能如何?

辩机自见了高阳公主,心里便再难平静,夜夜辗转。那窈窕的身影总在眼前晃,刻进骨头里似的。玄奘法师让他讲经,让他译经,他却频频出错,挨了多少训斥,那影子还是赖在脑子里,赶不走。

这么一来,大慈恩寺里便多了桩奇事:那和尚走到哪里,那穿得花团锦簇的公主便跟到哪里。和尚读经,公主就在一旁愣愣地瞅着;和尚打坐,公主就掐根狗尾巴草,轻轻撩他的耳朵、鼻尖;和尚扫院子,公主便去摇树,叶子落一地,让他扫也扫不完。

辩机实在熬不住了,正色道:“施主,我是出家人,六根清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