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琪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小学前三年,学校很小,勤勤恳恳背大书包读书,直到某回夏天热的快中暑,才放弃天天背那么多回家看都不带看的书。
小学四年级后突然那所小学和另外两所合并组成了一个大学校,因此,五年级被老师发现天赋,被挖去国画社,然而学了半学期,又被挖去硬笔社,拿了一等奖。
在老师认可有加下,校园绘画拿奖、硬笔拿奖,顺带某次硬笔比赛途中,被临时通知老师还给自己额外报名软笔,于是顺手拿了个软笔二等。
学的很好吗?也不见得,不过小学就是如此有滋有味的过完了。
初中入学,英语书法拿了一等奖,除此之外,硬笔也在初二那年的比赛拿过奖。
当过课代表,上过班前五。
多的,没有了,老师对许琪印象普遍是:安静内敛,努力进取。
许琪不觉得,且不说她成绩从没总分班一过,更别提年级前五十。
她初中高中的学校全部都是很一般的学校,用句难听的,她的高中:每届上本科的少的可怜,大部分能上还是走的特长生,上的也很多是民办。
许琪不是个真正意义上努力的人。很摆烂?或许没有,但要说学的多努力,其实没有,学的也并不好,于是,到高二她觉得有必要把握好自己想要的。
那段时间,她有很明确的目标,要考美术相关的专业。
于是,“爸妈,我想报美术,当美术生。”一次饭桌上,许琪跟父母说了,弟弟也在场。
本来没想着他们立马赞成,毕竟突然,也想过父母会拒绝,没想到,当时父母只是问了下原因,费用,在哪,怎么样,许琪如实相告。
两天后,父母直接宣告,“可以学,学好来。”
如今,本应该大二的许琪想想还是觉得感动、愧疚、后悔。
感动父母支持,愧疚于自己愧对父母期望、后悔自己当时的虚荣。
学了美术,素描方面,刚开始去试试排线,就得到回来教学的学长学姐认可。
那会信心大增啊,什么都很认真。
色彩刚学不太懂技巧,素描也是。
等到中期,色彩已经是一致获得老师认可:“许琪色调好,塑造能力强。”
三科均衡发展,不相上下,速度快、塑造强,是许琪的一大特点。
因此,美术的一模二模各种模拟考以及画室所在地的考试中。
许琪大多名列前茅,还有一回,直接在画室当了个总分第一。
可是,这有什么用,这些只是过去,稀疏平常甚至算很普通的过去。
许琪要的只是,报一所合自己能力的大学。
最后被自己毁了。
如果说,高考淘汰的第一批人,是没带准考证错失考试的人。那么,许琪就是高考淘汰的最后一批人。
淘汰于报志愿。
妈妈在报志愿的时候问过舅舅,舅舅说报本省某大学刚刚好,还离他们近。那会妈妈还问过许琪,这分上的学校大概怎样,许琪很有成就感的想:高中不算特别努力,高考考的比平时低,美术也比平时低。有点惨,但是那咋了,姐照样稳本科了,而且是好的公办大学。
于是她带着点得意,跟父母回话:“公办肯定没问题,可以冲冲一本。”
一个少女,中学时代总是觉得高中可以去更好的学校,奈何见识短浅,信息隔离,人又蠢,不知道多了解了解,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上一个没遗憾的大学。
最终,报志愿环节,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买单。
许琪想不明白,明明很清楚自己分数的定位,却能干出报双一流的行为。
20岁了,许琪仍想痛骂18岁的自己,也看不起志愿出来后,没勇气复读的自己。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