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明乾殿前,萧云泽身穿蟒袍缓步而行,这次群臣不在如上次般潮水分流避让。
“见过太子殿下!”
“恭喜殿下,昨日四首半阙诗镇压全场,被奉为大衍小诗仙,如若太子能将诗作补齐,定要通知老臣。”
“是啊,据说殿下的四首半阙诗已经被连夜挂在翰林院,可惜,却无一人能补其意境。”
“差之甚远,差之甚远啊…”萧云泽刚刚抵达,三品以上的大员以及翰林院、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等官员就将他围了起来。
热络得很。
反观武官集团,仍我行我素,仿佛没有看到。
三皇子自然也在其中暗暗咬牙切齿。
这个画面,萧云泽早有猜想,不过,他也知道,衍帝是不会任由他拉拢文官集团的。
离开大衍十年,衍帝需要的是一个孤臣,一把能按照他意愿做事的刀!
“皇帝临朝,群臣入殿!”就在萧云泽应付一众官员时,司礼监太监嗷地喊了一嗓子。
随着明乾殿殿门打开,众官员按品级、文武两派依次入场,站定。
萧云泽立于太子位,三皇子立于他的对面,仿佛也形成文武争锋。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总管见差不多了,也例行公事地尖叫出声。
就怪瘆人的,因为音调异常尖锐。
萧云泽沉默以对,他清晰地知道,昨晚相府中秋宴,三皇子吃瘪后,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他只需要静等出招即可!
“臣,户部侍郎王明远,弹劾户部尚书田世焚。”
“江南盐税案关键证人突然暴毙,漕运账本凭空消失,二十万两白银亏空尚未填补。”
果然,在几名大臣启奏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后,户部尚书王明远站了出来。
其实,萧云泽还是有些疑惑的。
户部是文官一脉,是宋相的班底,此时站出来弹劾,是压不住的巧合,还是有意针对他?
亦或者,他与哪方势力达成私下交易,以扳倒他为筹码换取未来的晋升机会?
萧云泽下意识看了眼三皇子,却见三皇子正眼含笑意的看着田世焚。
也因为这个笑容,萧云泽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
虽然还不敢肯定,可他有预感,王明远就是三皇子埋在文臣的暗线。
就是不知道三皇子主动暴露文官暗线,有没有宋相的应允,亦或者有没有衍帝的意思。
漕运账本事关二十万两白银亏空,若真消失,宋相作为文官之首不可能不知情。
除非……这本身就是个陷阱!
大衍七月江南水灾,虽有国师提前预警,可时间原因,也只是规避主要区域。
受灾区肯定是有的。
受灾就会拨款赈灾,可灾情却愈发严重。
众所周知,一旦爆发灾情,百姓就会有大面积农田被淹、众多州县受灾、大量百姓流离失所。
而爆发灾难就会有官员顶着杀头的风险大发国难财。
萧云泽虽然刚回大衍,可在路上就已经见过涌入京都的难民,也听说过此事。
朝廷紧急调拨的三十万两赈灾款中,有二十万两是通过盐税专项收入拨付,还有京都富商的募捐款。
但因漕运受阻导致物资无法及时抵达灾区,而这笔资金最终未体现在灾民救济账目上,自然引出对盐税和漕运环节的调查。
而不查不要紧,一查就查出涉及二十万两亏空的江南盐税案。
而这只是朝廷的拨款。
最重要的是,亏空的银钱仿若凭空消失一般。
引得衍帝震怒!
而消失的漕运账本就是其中最关键的证据,里面详细记录各府各州各道的涉案名单。
牵扯出的官员是小事,其背后的势力才是催命符。
这里面涉及的人脉关系网,能牵涉出过半的朝臣大员。
可以说,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谁动谁死。
萧云泽又看向宋相,可宋相是谁?
能作为文官之首,本身就是一个老狐狸,想要通过表情变化猜测他的心理,那可太难了。
简单看了眼,萧云泽就放弃了。
只能再次看向兵部侍郎楚辞修,萧云泽本来就立于上首位,也因此,两人目光对上。
萧云泽并没有察觉端倪,心中也暂时否定了他知晓此事。
最后,萧云泽看向兵部尚书田世焚,却见田世焚一脸慌张地跪倒在地,冷汗蹭蹭落下。
“老臣监管不力,罪该万死!”
“运河水浊,载不动天下清啊陛下!”
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