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23章 (1/2)

"砰!"

元盛抢先一脚踹在他心窝,顺势夺过匕首反手一掷!匕首擦着吴科耳畔钉入柱子,吓得他双腿发软。

"还有谁想试试?"元盛慢条斯理擦着手。

次日早朝,元盛呈上《兵部革新十二策》。

"第一,实行'兵符双验制',调兵需持虎符加密令。"

"第二,军械打造实行'三监法',将作监造,兵部验,御史台查。"

"第三..."他顿了顿,"设立'军情速报司',各州府每日一报,延误者斩!"

老丞相颤巍巍出列:"殿下,这是不是太..."

"太什么?"元盛甩出本账册,"去年边关八百里加急,被兵部压了整整半个月!害死多少将士?"

账册翻开的页面,赫然记录着"腊月初七,贺兰烈犯边,急报扣于兵部"!

深夜,元盛在书房审阅新拟的军制章程。周锐匆匆进来:"殿下,查清了。武库司少的三百张弓,藏在..."

"城西马行街的棺材铺?"元盛头也不抬。

周锐瞪大眼睛:"您怎么知道?"

"棺材用料是松木,弓臂也是松木。"元盛冷笑,"去查查那铺子的东家,是不是兵部李郎中的小舅子。"

正说着,窗外突然"哆"的一声。元盛闪电般推开周锐,一支弩箭钉入案几!

"有刺客!"

亲卫们冲出去时,只看到个黑影翻过院墙。元盛拔出弩箭,箭杆上缠着张字条:

「整顿得好,且看明日」

次日五更,元盛刚踏入宣政殿,就感觉气氛不对。

"太子殿下!"御史中丞突然发难,"昨夜马行街走水,烧毁民宅十七间,可是你派人所为?"

元盛眯起眼睛:"本宫昨夜在兵部查账,三百禁军可以作证。"

"是吗?"御史冷笑,"那这个怎么解释?"

他亮出块焦黑的腰牌,赫然是天诛营的制式令牌!

元盛突然笑了:"王大人好眼力,连烧成炭的牌子都认得出来。"说着突然抢过腰牌,"咦?这编号怎么是去年的?天诛营的牌子,本宫上月才重铸过。"

御史脸色大变。元盛步步紧逼:"还是说,王大人早就见过这块牌子?比如...在哪位府上?"

三司会审,御史王诚很快招供。

"是...是兵部吴科让下官诬告太子的..."

刑部尚书拍案:"吴科不是关在诏狱吗?"

"他用五百两黄金买通狱卒..."王诚突然口吐白沫,当场气绝。

验尸结果让人毛骨悚然,毒藏在牙缝里,是边塞国特有的"封喉散"!

元盛盯着尸体,突然道:"查查他最近见过谁。"

三日后,周锐带来惊人发现。

"殿下!王诚死前见过太医院的人!"他展开画像,"是这个叫孙槐的医正。"

元盛瞳孔骤缩,画像上的人,分明是那夜在皇陵见过的刺客!

"好一个连环计。"元盛冷笑,"传令,全城搜捕孙槐!"

接下来的半月,元盛以雷霆手段整肃兵部:

查出吃空饷将领四十七人,追回赃款三十万两;收缴私藏军械六千余件,捣毁地下作坊三处;重组军情传递体系,设立十八处急递铺;

最后一天,元盛在校场检阅新编的"神机营"。看着士兵们熟练操作改良弩机,他总算露出笑容。

"报!"传令兵飞奔而来,"边关急报!夷国撤军了!"

元盛接过军报,眉头却越皱越紧,夷国不是败退,而是主动撤兵。

"夷国撤军了?"周锐凑过来看军报,"这不对劲啊,他们明明..."

元盛将军报捏得咯吱作响:"传令天诛营,加强边境巡逻。另外"他压低声音,"查查最近三个月户部拨给边关的粮饷。"

户部衙门,元盛一脚踹开账房大门。主事们慌慌张张藏起账本的样子,活像被逮住的耗子。

"殿、殿下..."户部侍郎康益之额头冒汗,"您这是..."

"查账。"元盛直接掀开最近一本账簿,"去年北方大旱,朝廷拨了三百万两赈灾银,实际到灾民手里多少?"

钱益之掏出手帕擦汗:"约莫...二百八十万两?"

"放屁!"元盛甩出一沓地契,"灾民卖儿卖女的地契上写着,官府只发了每人三十文钱!"

周锐突然从库房回来,脸色铁青:"殿下,粮仓有古怪!"

所谓"满仓"的粮囤,只有表面一层是粮食,底下全是沙袋!

元盛抓起一把沙子搓了搓:"河沙?"

"不止。"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