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六章 破棉袄 (1/2)

“老板,咱,这是去哪?”

两人走出好远,张二桂才想起来问。

“以后别叫我老板叫哥就行。”

屁都没有被人老板、老板叫着,陈汉良怎么听都像在骂人。

“行,老板,我听你的。”

张二桂的回答让陈汉良很是头大,不过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去国营厂收积压货,棉袄、棉裤、棉鞋、布衫子都要。

“这事好办,我姐夫供销科科长,不给我面子晚上别想上炕。”

张二桂的姐夫徐明三十多岁,长得肥头大耳,小眼睛被胖脸挤成了一条线,看上去没半点科长的“气派”倒像个缺斤少两的小商贩。

一进办公室,张二桂就嬉皮笑脸地说道:“姐夫,这脸又让我姐给挠了?”

说着抓起桌上的烟,“大良友,好烟。”见他要往兜里揣,徐明板起脸训斥道:“放那,放那,你拿走我抽啥?”

张二桂假装没听见,“姐夫,你们厂仓库还有啥?再给我整点。”

“你以为厂子是我家?你说整就整?”徐明没好气地骂了一句。

“我们就是想进点货,也算是帮厂里解决点库存。”陈汉良开口道。

徐明抬头看了陈汉良一眼,见对方长得斯斯文文说话稳重得体,不像是个盲流子,瞬间印象好了许多。

“进货?你们有钱吗?”

徐明太了解张二桂了,这家伙从来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没米再掂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日光族。

“有,不过我们只能先付一部分的货款。”

不等徐明拒绝,陈汉良解释道:“那些老货在仓库里放着也是放着,没准还得被鼠咬虫嗑,不如包给我俩你说是不徐科长?”

徐明想想也对,那些玩意放在仓库还占地方,倒出去自己还能捞点油水。

正所谓水过地皮湿,这个道理“精明似鬼”的徐明怎么可能不懂?

“走,我带你们去仓库看看。”

说着徐明起身,临走时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包“良友。”

陈汉良可是知道一盒“良友”要3块6,在平均工资38块5的时代,这包烟可比现在的“华子”贵多了。

棉纺厂的仓库至少有上百平,积压的多半都是蓝棉袄和大棉裤还有一些各色中山装。

转悠了一圈,陈汉良突然被一堆“黄棉袄”吸引了目光。

“徐科长,这些黄棉袄我们都要了。”

陈汉良看得出来,这家伙更喜欢别人叫他科长。

“你小子真会挑,那个是当年给部队加工的,剩下了一部分。”

计划经济时代,大部分工厂都这样,都会多生产出一些怕万一不够。

“姐夫,你说说啥价,我们都要了。”

李二桂也凑过来说道。

“五元一件。”

五元一件?陈汉良心头一喜,这玩意拿到市场至少能卖到二十五。

别看这玩意能赚钱,但周期肯定要长,毕竟一件军大衣都快抵上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你看这样行不?”

陈汉良提出的方案是,军大衣他们都要了,不过先付一部分定金,等拿货时再付一部分。

“没问题,谁让我看你小子顺眼呢!”徐明答应倒是爽快。

张二桂有些蒙圈,凑上来问道:“咱不拿大衣?”

“行拿这个。”

陈汉良指着一堆堆的蓝棉袄和花棉袄说道。

“这些玩意,压好几年了,有些都被耗子嗑了,你们看着给点钱就行。”

蓝棉袄和花棉袄,是当时普通老百姓日常穿的,这玩意儿一件能穿好几年所以积压的比较多。

最后陈汉良用二十元钱,换来五十多件破棉袄。

张二桂在一旁抓耳挠腮,一个劲地表示这玩意拿到市场根本就卖不掉,谁会花钱买一件破棉袄穿?

“这个你别管,去找辆三轮车,越快越好。”

陈汉良信心十足地说道。

尽管一百二十个不愿意,张二桂还是跑去借了三轮车。

“你小子行,我看好你。”

徐明接过陈汉良递过来的三十元钱,伸手掏兜要找钱,却被陈汉良拦住,“徐科长,二十是破棉袄的钱,五元是定金,剩下的你买包烟抽。”

陈汉良深知,别看张二桂是徐明的小舅子,人情世故这一块同样不能差事。

李二桂骑着三轮车,一路嘟嘟囔囔说个没完。

陈汉良也不理他,心里想着他的发财大计。

出了棉纺厂,陈汉良这才开口道:“附近哪有裁缝店?”

“裁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