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因为“科举取士”这四个字,彻底变成了一口simmering的热锅。
安乐侯府外,这几天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当然,来的不是达官显贵,而是络绎不绝、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寒门士子。他们有的带来了家里仅有的几枚鸡蛋,有的捧着一小袋自家磨的粟米粉,还有的,只是在门前恭恭敬敬地行个大礼,留下几句“谢十九公子为吾等指明前路”的肺腑之言便匆匆离去。
这些人看赢玄的眼神,简直像是看到了活菩萨、文曲星下凡。没办法,谁让考试加试“农桑策”和“刑律论”的消息不胫而走呢?在他们看来,这定是体恤民情的十九公子暗中建言,为他们这些熟悉田间地头、了解律法疾苦的寒门子弟打开了方便之门!甚至还有鼻子有眼地传说,十九公子曾在某次酒后“无意中”透露过考试重点……
府内,赢玄躺在系统出品的【终极咸鱼摇摇椅】上,听着门房战战兢兢的汇报,只觉得头大如斗。
【神特么泄题!我连考卷长啥样都不知道!我就是吐槽了几句老爹治国跟玩似的,怎么就成了寒门学子的精神导师了?】他抓起一把冰镇葡萄,恶狠狠地塞进嘴里,【这帮人送来的鸡蛋都快够开个养鸡场了!再这么下去,我这安乐侯府怕不是要改名叫‘寒门希望小学招生办’了!】
而与侯府外的感激涕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咸阳学宫和各大世家府邸内的愁云惨淡、怒火中烧。
“竖子!竖子不足与谋!”淳于越将一份斥责科举“不重德行,唯才是举”的联名奏疏草稿狠狠摔在地上,气得胡须乱颤,“老夫就不信,这祖宗之法,竟能被一个黄口小儿的几句戏言所动摇!”
“淳于师息怒!”旁边的博士连忙劝道,“陛下主意已定,李斯等人又推波助澜,我等死谏恐怕也……”
“死谏不行,那就‘清君侧’!”淳于越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那赢玄来历不明,言行诡异,屡出‘妖言’,定是祸乱朝纲的根源!还有那墨家妖女墨璃,竟敢助纣为虐,督造什么考试用具!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没错!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立刻有年轻气盛的儒生附和,“明日我等便去安乐侯府外‘讲经论道’,让他知道知道什么是圣人之言不可欺!”
一场针对赢玄和科举制度的反扑,正在悄然酝酿。
与此同时,咸阳城郊,一处由皇家卫队严密把守的院落内,灯火通明。
这里临时改造成了墨家的秘密工坊,墨璃正带着十几个墨家弟子,夜以继日地赶制科举所需的纸张、笔墨和印信。
“纸张韧度必须一致,浸水后字迹晕染度要控制在三厘之内!”墨璃手持一把特制的青铜标尺,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刚造出来的一批麻纸,“笔杆要用统一规格的紫竹,笔头狼毫配比严格按照图纸……”
她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完成皇帝的任务,更是践行墨家“利天下”思想的一次机会。统一规格的考试用具,意味着最大限度的公平,能让更多真正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
【虽然不知道赢玄大人那些关于‘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的念头是怎么冒出来的,但确实很有道理。】墨璃一边比对着墨迹的干燥速度,一边在心里默默想着,【他说,细节决定成败,公平必须体现在每一个环节……真是奇怪的人,明明那么懒散,却总能在关键地方说出些一针见血的话。】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
“钜子!”一个墨家弟子匆匆跑来,脸色难看,“负责运送竹料的车队在城外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拦了,竹子被烧了大半!”
“什么?”墨璃眉头紧锁。
“还有,我们采买松烟墨的渠道,也被几家大商号联手掐断了,他们说……库存不足。”另一个弟子补充道。
墨璃心中一沉。这些绝非偶然,定是有人在暗中捣鬼,想要阻挠科攻略的进行!
【是那些反对改革的旧勋贵族?还是儒家那些人?】墨璃捏紧了手中的标尺,眼神变得冰冷,【想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阻止变革?休想!】
她立刻开始重新调配人手,寻找替代材料,设计应急方案。墨家弟子的智慧和动手能力在这一刻被发挥到了极致。没有紫竹,就用韧性相近的楠竹替代;没有松烟墨,就尝试用桐油、柳炭自行研制……工坊内的气氛更加紧张忙碌起来。
咸阳宫内,嬴政听着章邯关于墨家工坊遭遇sabotage的密报,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一群跳梁小丑,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搞鬼?看来是平日里太过宽纵了。】他放下手中的奏章,拿起那方“大秦驰名商标”玉玺,在空中虚虚一按。
【系统,给墨璃丫头送点‘灵感’,比如……‘造纸术改良配方’或者‘速干墨水成分’什么的,积分从玄儿那扣。】
正在焦头烂额调配墨汁比例的墨璃,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