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9章 难以信服 (2/3)

的一举一动。

“三筐谷物代表的是三种态度,也反映出了为官者的工作实绩与道德水准。

扬州稻谷粒大饱满,显示扬州太守治政得当,人民富足;而太仓粮食出现霉变,则反映了地方官吏玩忽职守的问题。

最后军粮仓库里竟然发现了被劣质替代的粮食成分,这是明目张胆地侵吞军粮、鱼肉军队的行为!”

“你们是否都听明白了?”

朱元璋冷眼环视文武百官与考生,众人的表情惊慌失措:“明、明白了。”

他们如临深渊,似乎感觉刀光剑影就在眼前,不知何时就会落至自己头顶。

一场殿试居然扯出如此多问题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参加考试的士子面露悲苦。

原本以为是一次选拔机会的场合,没想到会成为暴露罪行的地方。

稍有疏忽可能就要陪绑掉脑袋。

这还叫殿试么?

明明就是个绞刑台啊!

朱元璋的目光转向杨宪等官员,心中怒火燃烧。

堂堂大明朝仓储重地管理到这种地步,简直匪夷所思。

发霉的粮食要是遇到天灾怎么救人?更别提那些前线将士吃这种粮食怎能打仗?

管这些粮仓、军饷的官员,简直是罪大恶极,杀无赦!

此刻朱元璋已经不打算再考虑考场规矩了。

他恨不得立即下令,将这些败类斩首示众,以达到警世作用。

同时,他也想借这个例子给这些新科进士提个醒,日后任职要廉洁奉公。

“陛下。”

这时叶轩又说道,“之前您不是问微臣为什么要用三筐稻谷来考吗?”

“今日微臣借此机会告诉您,一是检验这些学子们对于农作物了解多少。

古语讲民以食为天,作为百姓父母官如果连基本的好坏都不懂得分辨,将来如何管理一地民生?”

“此外也是想看看诸位学子对百姓疾苦是否关注和理解。”

“眼下,陛下只要浏览桌上那些考卷,便可知晓这些学子中有几人真正明白民间的疾苦。”

叶轩淡然开口。

此话落地,多数学子面色瞬间变得惨白。

唯有寥寥几个穿着朴素的学生,却昂首挺胸,仿佛底气十足。

刘伯温心中暗叹:这年轻人的智谋确实不凡,怪不得皇上如此器重他,还让他担当殿试考官这样重任。

朱元璋低头仔细端详桌上的考卷,神色越发凝重。

随着他的快速翻阅,脸色愈发沉寂,场下的学子们紧张得手足无措。

这些答卷里大半考生根本分不清谷物的好坏,仅仅一味地虚夸,都说那些谷物皆佳品,还吹捧说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粮食丰收。

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忽然,朱元璋眉头一挑,发现了答案已被归为数类放置着。

其中一类数量最少,仅有几张,这些考生都正确识别出了三筐谷物的不同;另一批数量稍多些,虽然无法完全辨别出谷物状况,但他们的文章写得尚可,文采亦较为优秀;余下的一大类考生则既没辨认出谷物区别,文章和笔法也都平平无奇。

“这般短时间内,竟然已细致地审查完了答卷,并且分类得如此清晰?”

朱元璋不禁感到惊讶:“叶轩的效率实在让人赞叹。”

接着,叶轩继续道:“其二,臣还要对即将奔赴各地任职的学子做个提醒,一名好官对于地方百姓的作用可谓极为重大。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大明的核心乃黎民百姓,望诸位莫要忽视百姓困苦,应努力做个公正廉明的好官。”

听到这里,朱元璋与众官员恍然大悟,这才明白叶轩为何设计三筐谷物考题——用心如此精巧。

这一做法不仅能够甄别学子是否真正了解农情,同时又对考生起到了警诫的作用。

选官之事至关重要,容不得马虎,显然叶轩早已深思熟虑过这一切。

否则,他也不会提前预备好了太仓、军仓以及扬州的三批谷物送至考场。

看着眼前从容不迫的叶轩,朱元璋眸光幽深。

所有安排,他已代为布置妥当。

如今是时候让自己登场发挥威力了!

此刻,必须敲山震虎,警告即将踏入仕途的新秀,警示他们万勿产生贪腐之念!随即,阴郁之色弥漫于整座大殿之上,寒冽的杀意席卷而来。

“彻查!”

他冷喝出口,“务必彻底侦查清楚——若是太仓、军仓和扬州的情况确实如叶郎中所言......若属实丰收,则重重嘉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