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门的士子,则带着一脸认真的表情上前,拿起稻谷细细端详。
其他人见状也只得硬着头皮跟上。
但对这些养尊处优的人而言,辨别这些稻谷简直无从下手——在他们眼中,三堆稻谷根本毫无区别。
叶轩为何要设计这样离奇且看似无用的考题?众人实在琢磨不透。
“辨稻谷有何意义?未来我们在朝为官,做的是治理百姓之事,难道还需辨识五谷不成?”
很多人心里暗自发问,认为这是既古怪又毫无实际意义的考题。
大多数考生面对试卷眉头紧皱,抓耳挠腮不知如何落笔。
反倒是几位出生寒微的士子,通过对稻谷进行嗅闻、触摸后,立刻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并迅速提起笔书写:
一筐稻谷饱满充实;
一筐稻谷已发生霉变;
一筐稻谷瘪瘦干枯……
---
大殿之中,众学子神色焦虑、苦恼万分:这稻谷到底该如何辨别呢?谁能搭救我们?
他们心中懊悔连连:“君子远庖厨”
这种想法真是坑死人了,如果当年自己也能亲历劳作,熟知农事常识,现在何至于被如此刁钻的试题所困扰!
看到有人从容答题,剩下的人只能投去艳羡的目光。
倘若自己也具备这般能力,那便轻松多了。
百官看在眼里,也对他们的困境生出怜悯之意。
毕竟,自己当年应试时也不易,但从没想过会有这般怪异且棘手的题目。
这届士子碰上叶轩出题,实在是运气不好。
“至少下一届就没有叶轩负责命题了。”
一些大臣心想。
这时放置于一旁作为计时工具的灯漏高约一丈七尺,用珍贵的金和珠宝打造而成,外观华丽耀眼,内部分布精巧的机关。
它上面以圆环形状分布二十八星宿图样及日月图案,下面则是排列有各种灵鸟神兽如龟、龙、虎等图形,造型极为奇特。
灯漏下部一角站着一名木人,其手持青铜铸成的大铙。
随着定时的到来,木人敲响铜铙,清脆且浑厚的声音在整个殿中回荡,恰似一道无声扩散开去的水纹。
“时间到!所有考生即刻停笔。”
宦官手举拂尘庄严宣布道。
士子们满怀忐忑地放下毛笔,脸上的眷恋之意一览无余。
他们的卷子尚未写完,也不确定已写的内容是否妥当。
宦官依次将考卷收起,却在递交方向上略显踌躇,他先瞧了瞧朱元璋,又看看叶轩。
殿试一贯由皇帝亲自把关,答卷也照例要呈给皇上过目。
但今日情形特殊,主持这场考试的是位仅五品的郎中。
朱元璋显然察觉到了宦官的迟疑,轻轻挥了挥手:"将考卷交予主考官即可。
"按规定,既然叶轩为主考,理应由他评判试卷优劣。
再者,连朱元璋都尚未摸清叶轩的真实用意。
"遵命!"宦官毕恭毕敬地回应,随即将手中的一摞答卷双手奉给叶轩:"叶大人,这是诸位考生提交的答卷。
"
叶轩点头示意收到,接过答卷翻阅开来。
而另一边,全体士子用几近哀怨的眼神凝视着他,那情绪甚至仿若实物般浓烈。
他们在心底不住叩问,到底造了什么孽,才落得这般田地。
这位能够策划出会试那种变态试题的人物,如今又要给他们来一场离经叛道的殿试。
要知道,以往参加贡试的学子怎会面临像他们这样荒诞不经的题——分辨稻谷质量。
这种要求不仅从未听过,也从未接触过。
好不容易通过叶轩设计的会试试题考验,谁承想这魔鬼又会在殿试等着他们。
众人心中一片愁云惨雾。
他们耗尽青春沉浸于策论与八股文,对诗词歌赋也极有造诣。
若是按常规考核这些领域内容,他们是丝毫不惧的。
哪怕让他们即兴赋诗,纵使费尽心力,也能勉强应对。
然而这次叶轩偏要剑走偏锋,而且不是简单的冷僻知识,竟涉及农业细节。
这样的命题,令人摸不着头脑。
朝中的官员也都侧目以待,纷纷猜测叶轩让士子鉴别稻谷的目的所在,以及这些答卷究竟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局面。
叶轩迅速地浏览着手中众多答卷。
很显然,绝大部分的士子十指不沾阳春水,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得他们对农事一窍不通,因此面对稻谷的品质鉴定问题只能从正面出发,并大肆发挥自己的文章才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