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令全场陷入寂静,包括曹操、郭嘉乃至一旁默默听讲的许褚在内的所有人都愣住。袁家四代担任高官的背景,享誉整个大汉的名望,遍及天下的旧部势力。单凭这些光环就让许多人折服。当年袁绍仅凭个人魅力进入冀州,轻而易举地迫使韩馥拱手相让州牧职位,为何能做到?
原因很简单——韩馥本身就是袁家人脉关系网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在东汉的二主制度下,成为某人门生旧吏就意味着对其绝对服从。
正由于此,无数世家大族对袁绍的支持源源不断汇聚到他身旁,例如曾经的荀彧、荀攸还有郭嘉等人也都投身到他的阵营之中,后来因为种种缘由方转投曹操帐下。尽管这样,荀氏家族依旧留有部分人继续效力于袁绍。相比而言,在朝廷内部支持保皇派的人中袁绍无疑更具优势。
眼下,曹操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下,几乎四面楚歌。但曹宣竟大胆断言,袁绍必败无疑。
曹操轻抚着曹宣的头顶,温声道:“宣儿,有些事情你还年纪小,未必全然明白。但你今日的表现,着实让祖父欣慰。”
“祖父,孙儿所言绝非夸大之语。袁绍虽如今势力强盛,但他决计不是您的对手。”曹宣一脸笃定。
曹操听后只觉童言无忌,心中莞尔,嘴上却回应得颇为认真:“哈哈,看来吾家孙儿都如此胸有成竹,我这当祖父的又怎会不信?袁绍败局已定,宣儿说得没错。”
虽然曹操未将此番话当真,可一旁的郭嘉却听得聚精会神。“主公,属下倒是颇感兴趣,想听听详细看法。”
曹操笑着望向曹宣:“那好,宣儿不妨细细道来。”
在他心里,今天能听到孙子这一番稚气不俗的话已够惊喜,即便后面说不出更有见地的观点也无妨。若说得不对,亦无关大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能讲出先前那些见解,足以证明他的聪慧与潜力。至于更多内容,倒也不是非要指望。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曹宣接下来的回答竟极为正经。“祖父,孙儿以为,袁绍必败无疑,并且其败在于十处不足之处。”
“而祖父您胜券在握,恰是因为具备十个显著优势!”他目光炯炯地陈述。
曹操闻言挑了挑眉,笑问:“哦?那宣儿且讲讲看,所谓袁绍的十败以及祖父的十胜到底是什么?”
曹宣深深呼吸一次,略带歉意扫了一眼郭嘉——因为接下来即将阐述的道理本应出自郭嘉之口。
随即开口说道:“祖父,孙儿认为袁绍存在十大失败点;
而与之对应,祖父正好手握十大取胜之道。”
“袁绍繁文缛节过于铺张浪费且行事奢华无度,反观祖父凡事依天道自然行事,此为其一胜,名为‘道胜’。”
“袁绍假借讨伐逆贼名目占据四州地界实则分裂天下,而祖父尊汉为名讨伐乱世诸侯匡扶社稷,故曰‘义胜’。”
“汉庭施政过宽致使国力衰退,袁绍继续宽松策略难以振作人心,祖父以猛法整肃吏治使得朝廷内外皆知法规严明,是谓‘治胜’。”
“袁绍外表看似宽容大度实际上疑心重重,用人多存猜忌偏信自家子弟;
祖父表面上简慢疏略,内里心思通透对下属放心重用只凭才能不论亲疏远近,堪称‘度胜’。”
“袁绍谋士众多然而议而不决执行乏力,而祖父一旦定下方略即果敢施行遇事灵活调整适应各种情况,因此称‘谋胜’。”
最初三人尚仅微微颔首附和,随着曹宣论述愈发深入、连贯,曹操、郭嘉以及许褚都不由自主向前探身聚精会神思索起来。目光注视着孩童的目光也不再仅仅是惊讶,更是深深的震骇。
察觉到三人情绪变化,曹宣稍稍停顿片刻,重新整理话语:
“祖父啊…是否还要继续往下解说?”
曹操此刻终于回过神,激动点头连连道:“说!当然要继续,怎么可以停下。”
此时连郭嘉也开始准备笔墨打算记录,“嗯,请继续。”
曹宣再度点头应允接着发言:
“袁绍利用祖上基业靠夸夸其谈形式上的礼数骗取虚名吸引众多浮躁肤浅者追随左右;祖父您秉持真心待人接物不求表面虚荣崇尚勤俭节约并优渥赏赐贤才良将致忠臣良将以至远见务实的人都愿意追随您。这是第六个层面的优势叫做德胜……”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