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四章疑窦丛生 (2/3)

中殿,可以堂而皇之的祭拜祖先。

汝南王亮就罢了,司马王族素来不与西庭通婚,而那个西庭的杂种,竟然也踩着他们的鼻子进了明堂,这一切都让这两位——司马瑞的王兄们——嫉妒之极。

他俩窃窃私语,吃不到葡萄的酸样,被王导证看个正着,他撇了撇嘴吧,对一旁的敦化耳语道:“敦化,你看太子哥哥的这两位兄长,哪有一分做兄长的样子。我看他们这些人,就是见不得太子哥哥好。”

敦化环顾了一下四周,不动声色地低声道:“也不见得,你看,盼着他好的人来了。”

导证抬头一看,一架金步撵上,抬了个须发苍苍的老人,他神色安详,手中正转两颗硕大的铁核桃。这架势,这待遇,不用说也知道,是司马家的大族长,东庭晋王朝的定海神针,东海王司马越。

随待在他一旁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老成持重,导证猜测应该是司马越长房长孙司马郢。

众人见了大族长来,纷纷问候行礼,司马愍和司马瑞等人更是亲自迎了上去,司马愍道:“这天寒地冻的,老皇叔何必亲自过来,让郢哥来祭拜不就行了吗?”

司马越长嗯了一声,扶着司马瑞的手下了马车,仔细看了看他轮廓分明的脸道:“好,好,这些孩子里就属瑞儿最肖先武王。”

又转身向司马亮道:“我听说,你今个干了件大事?!”

司马亮母早亡,自小就跟着这个皇叔,在军营中跟着他摸爬滚打,血脉压制加能力压制,在他们的关系中得到的淋漓尽致的体现。

司马亮忙长揖道:“小侄不敢!?”

司马越老了,不想让子侄辈难堪,冷哼一声道:“不敢最好,别忘了,你是如何进得这大明殿!”

司马亮一惊忙道:“侄儿谨记,万不敢忘!”

桑逾冷笑道:“汝南王大名,谁人不知,这洛阳城里又有什么是你不敢做的!”

司马亮像被人拆踩了尾巴,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司马瑞不想令司马越伤心,向王忠点了点头,不一会就有大太监宣布祭祀正式开始。先是祭祖,后又祭天,热闹的氛围冲散了短暂的不愉快。

到食时(辰时),天已大亮,依照往年惯例,在朝阳殿赐宴,女眷这边,由皇后主持,老太监王至善等宫中老人在一旁扶持,就连一向不问世事的长公主也出来帮忙照看。

别看平日里众人皆以皇后马首是瞻,可这一天却是皇后最辛苦,这个传统自晋武帝长孙皇后时开始,历代皇后需亲自操挂万朝节的晨食,一为笼络人心,二为,张显皇后的贤德。

皇后看着在一旁帮忙张罗的长公主,甚是欣慰。都说长公主是七窍玲珑的心,夏皇后觉得这种评价名副其实,长公主的智慧在于人情练达,凡见过的人,总能过目不忘,凡事具细,也无所不知。像眼前这种繁细庞杂的场面,只要她肯出手,定能完美收官。

在旁人眼里,天家的这两位地位最高的女人,也各有千秋。就像是御书房的墙上的龙,皇后是灵动的点睛之笔,公主是柔韧的笔墨筋骨,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宫里的老人都知道,能让长公主上心的事情,定然与王佑之有关,也时听人传,公主与佑之有情。

然而据夏皇后观察又不像是那么回事儿,哪里有见了情人还能一副古井无波的样子呢。是世人太过粗俗,看不透她的智慧吧。

宴会持续到巳时,各家领了皇家赐食封赏,自玄武门出,至此后宫才算散了,然而前殿的忙碌才刚刚是开始,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面。

自巳未到午时,各国使臣会陆陆续续,自端门入皇城进勤政殿,汇报,简单的午饭过后。皇家颁布恩典,与各家再定盟约。

至申未方是国宴,国宴是司马瑞的心头刺,五年前的国宴上,苏未的血就洒在他的金杯里,将米色的奶酒染成桃花的颜色。

而今日坐在他身边的是金九贞,司马瑞见她穿着后宫嫔妃的衣服,忍不住抿嘴一笑,将精致的脸蛋凑到她的耳边:“姐姐的这套衣服很是合体,你要是喜欢,我让人给你多添几套。”

金九贞随手取出一方绣帕,将手腕在他眼皮低下一闪,司马瑞见着一节银制的箭袖。

金九贞以同样暧昧的姿态,在他耳边轻声道:“殿下,可能更喜欢我脱下外衣的样子?”

除了在一旁看的一清二楚他阿泰木,他们的模样落进外人的眼中,那就是蜜里调油,恩爱有加。

就连隐约知道其中有隐情的敦化,见他俩这般光景,心中还是不禁泛着酸涩,他不由自主的垂下眼帘,将手中的就西庭美酒,一饮而尽。

不巧,他的模样落入了司马瑞眼中,司马瑞忽然来了个投石问路:“姐姐,你怎么就不理敦化了,你看他都伤心成什么样了?”

金九贞扭过头去,正对上敦化灼灼的目光,她默默地将司马瑞的酒杯满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