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自己去中心的VIP休息室。
带设计方案了吗?一进门,陈嘉木就直奔主题。
沈明月从包里取出平板电脑,调出她为南岸项目准备的3D模型和效果图。陈嘉木认真浏览,不时点头或皱眉,偶尔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与沈明月讨论设计中的细节问题。
整体来说,你的理念是好的,视觉效果也不错。陈嘉木最后总结道,但有一个根本问题。
沈明月屏息以待,知道老师要指出关键所在。
你太执着于让每一个细节都体现文化了,反而让整体显得刻意和压抑。陈嘉木直言不讳,文化是流动的,是自然渗透的,而不是被框死的。你需要给它留出呼吸的空间。
沈明月愣住了,没想到问题出在这里。自从得知要与林岩合作后,她潜意识里想证明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创意,结果反而矫枉过正。
另外,陈嘉木继续说,你太强调传统元素了,这在文创街区是没问题的,但别忘了,南岸新城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项目,你的设计也应该反映这一点——不仅仅是传承,更是创新。
沈明月急忙拿出笔记本,记下陈嘉木的建议。他的每一句话都让她茅塞顿开。
关于和林岩的合作,陈嘉木突然转换话题,我有个提议。与其各自为政,不如明确分工。他擅长建筑结构和空间规划,你专注于文化内涵和视觉体验。这样既能发挥各自所长,又不会互相干扰。
沈明月点头,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实际。
不过前提是,你们要先坐下来好好沟通,达成共识。陈嘉木强调,如果连基本理念都不一致,再好的分工也没用。
我明白了,谢谢陈老师。沈明月感激地说。
陈嘉木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城市景观:知道我为什么选择你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吗?
沈明月摇头。
因为你有一种很多设计师都缺乏的东西——共情能力。陈嘉木回头看着她,你能理解空间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这是最宝贵的天赋。南岸项目不仅仅是关于美学,更是关于如何创造一个能触动人心的场所。坚持这一点,别被商业考量冲淡了它。
沈明月深受触动,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段时间太专注于证明自己的设计价值,反而忽略了设计的本质——为人服务。
离开艺术中心时,陈嘉木还给了她一个意外的消息:我下周会去看望楚成峰,他是我的老朋友。没想到你和他儿子还认识,真是缘分。
沈明月惊讶地睁大眼睛:您和楚董事长是朋友?
是啊,二十多年的交情了。陈嘉木笑着说,当年他还不是大富豪时,曾经资助过我的一个艺术项目。后来我们就成了朋友,虽然见面不多,但一直保持联系。听说他病了,我回国后准备去看看他。
沈明月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点点头。她从未想过陈嘉木和楚家还有这层关系。
对了,陈嘉木临别时说,我做过几次南岸那块地的规划设计,虽然最后没有采用,但我手里有一些资料和调研数据,可能对你有帮助。明天我让助理发给你。
沈明月感激地道谢,心中涌起一股新的力量和希望。
回到工作室,沈明月立刻召集团队,分享陈嘉木的见解和建议。在他的启发下,她决定重新思考南岸项目的定位和理念,不再执着于单纯的文创街区概念,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文化生活场,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某种特定的商业模式。
工作到深夜,沈明月的手机突然响起,是一条来自楚子航的信息:听说陈教授指导了你的设计?他刚给我打电话,对你的理念赞赏有加。能见面聊聊吗?明天中午,远东大厦。
沈明月盯着手机屏幕,心情复杂。她没想到陈嘉木会主动联系楚子航,更没想到他会为自己说话。显然,这位恩师不仅仅是在设计上给予她帮助,还在暗中为她铺路。
她回复:好的,明天见。
第二天中午,沈明月准时到达远东大厦。助理将她带到顶层的会议室,楚子航已经在那里等候。
陈教授说你有了新的设计构想。楚子航开门见山地说,目光中带着期待。
沈明月点头,打开了她的笔记本电脑:我重新思考了南岸项目的定位。它不应该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创街区,而应该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与未来、艺术与生活的综合空间。
她展示了修改后的概念设计,解释了新的规划理念。与之前的方案相比,新设计更加开放和灵活,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商业运营的需求。
至于和林岩的合作,沈明月平静地说,我认为我们可以按专长分工,他负责建筑结构和空间规划,我专注于文化内涵和视觉体验,然后定期沟通,确保整体的一致性。
楚子航认真听完,略显惊讶:你的态度变了。我以为你会坚持自己的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