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七章 掉线了 (1/2)

戛然而止的梦境让观众们一脸愕然。他们被冰川中壮丽的景象和残酷的战斗场景深深震撼,同时也被火瓢虫的出现所吸引,感到无比惊诧。有人甚至忍不住直接嚷了出来:“接下来是什么?那只手是什么?怎么会有火瓢虫?这种诡异的虫子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主持人见情形不妙,连忙提高音量解释道:“梦境构造者在构造梦境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我想吴同一定是疲惫了,正在临时休息。我们让吴同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请他回来继续构造梦境。这段时间,我们先请专家点评一下,再进一段广告。”

观众们纷纷嚷嚷起来,场面瞬间热闹得像菜市场:

“看什么广告?我们要看吴同的梦境!哪有梦做了一半就打断的?这不跟裤子脱了一半不让上厕所一样难受吗?”

“就是就是!吴同的梦比电视剧还精彩,广告算啥?我要看火瓢虫!我要看冰川崩塌!”

“吴同是不是睡着了?快把他叫醒啊!这梦断得我心脏病都要犯了!”

“主持人你别打岔,我们不要专家点评,我们要吴同继续做梦!这梦比我家那口子做的饭还香!”

“哎哟,这火瓢虫到底是啥玩意儿?会不会是外星生物?吴同是不是偷偷去过外太空?”

“别吵别吵,我觉得主持人说得对,吴同肯定累坏了,让他歇会儿吧。不过……广告能不能快进?我等的花儿都谢了!”

主持人哭笑不得,悄悄对导播说道:“导播,把那几个闹得最凶的闭麦,再这样下去场面要失控了。”然后强行打断了观众们的议论,开始采访嘉宾:“高院士,请您点评一下。很多观众对刚才梦境里出现的火瓢虫感到好奇,据您所知,是否存在这样的东西?”

高院士推了推眼镜,一脸严肃:“这个嘛,火瓢虫在现实中并没有科学依据,但在吴同的梦境中,它可能是某种象征,或者是潜意识中的恐惧具象化……”

观众席上有人小声嘀咕:“得,又开始讲大道理了,我只想知道吴同啥时候回来继续做梦!”

主持人悄悄咬牙切齿道:“闭麦闭麦,来个人,问问吴同到底怎么回事?”然后露出职业笑容:“请问几位嘉宾,对火瓢虫这段情节,有什么看法?”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关于刚才梦境中出现的火瓢虫,虽然它在现实中尚未被发现,但从科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尝试为它的存在构建一个合理的解释。”

“首先,我们可以假设火瓢虫是一种高度进化的节肢动物,其体内具备一种特殊的生物化学机制。这种机制可能类似于某些深海生物或火山口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具体来说,火瓢虫的体内可能含有一种特殊的腺体,能够分泌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化学物质,比如类似磷化氢的化合物。当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时,会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高温甚至火焰。而火瓢虫的外壳可能由一种耐高温的纳米材料构成,类似于某些现代科技中的陶瓷复合材料,能够抵御自身产生的高温,避免被烧伤。”

“其次,火瓢虫的火焰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防御或捕食机制,还可能与其繁殖方式有关。我们可以推测,火瓢虫通过火焰来吸引配偶,或者利用高温环境孵化卵。这种繁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已有类似现象,比如某些甲虫会利用腐烂植物产生的热量来加速卵的孵化。”

“此外,火瓢虫的火焰可能还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假设它们生活在冰川或极地环境中,火焰可以帮助它们迅速融化冰雪,获取水源或捕食被冰冻的生物。这种适应性进化在极端环境中并不罕见,比如南极的某些鱼类体内含有抗冻蛋白,能够在极寒环境中生存。”

“最后,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来看,火瓢虫可能具备一种高效的代谢系统,能够将食物中的能量迅速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体内的特殊器官中。这种能量转换效率远超普通生物,使得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能。”

“当然,以上解释只是基于现有科学知识的一种推测。火瓢虫如果真的存在,那将是生物学和物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生命形式的认知。不过,目前我们只能通过梦境来想象这种神奇的生物了。”

“谢谢大家!”

另一位嘉宾开口道:““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刚才高院士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火瓢虫的可能性,接下来我想从民俗学的角度,谈谈火瓢虫在民间传说中的渊源和象征意义。”

“其实,类似火瓢虫的生物在许多古老的文化中都有记载。比如,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说中,有一种被称为‘火灵虫’的生物。据传,这种虫子生活在深山老林中,身体能够发出幽蓝的光芒,甚至能够点燃周围的草木。当地人认为,火灵虫是山神的使者,它们的出现往往预示着自然灾害或重大变故。因此,人们对这种虫子既敬畏又恐惧。”

“在藏地的古老文献中,也有关于‘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