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千年梨树开花了 (2/2)

。绿色映衬着现在的气候生态,五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提示着过去地质年代的气候生态。那鲜亮的红色提示着曾经的酷热,青灰色和墨绿色则正好相反。“环球同此凉热”的词句在此时脱口而出,由此得出一种对自然的诠释。

人说贵德有四奇,奇山、奇水、奇石、奇峡。其实还有两奇,其一是不在雪区却能听到千年史诗《格萨尔王》的吟唱声;其二便是温度高达200摄氏度的干热岩,在这大片丹霞地层的覆盖里,有着中国未来的能源希望。

眼前,在目力可见的视野里,那丹霞绵延不绝地矗立在黄河北岸,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红光,像是一尊尊威武的天神,守护着蓝色的河和碧绿的树;在笔立突兀中,像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古堡,这样的自然景象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有意思的是,大约从龙羊峡或者多山峡开始,丹霞就成了大河的一条异乎寻常的千里长廊,一直延伸到刘家峡和积石峡。我仿佛开始有些懂了,积石、积石,为什么那条著名的峡要叫积石峡呢?不同年代的沉积岩叠加交错,不是积石又是什么?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是从进入黄河的积石开始的,从上游的阿尼玛卿山出来,一路河峡大概都是积石而成的。一路上的黄河也都是清的,到了积石关,出现一组又一组“山峡”,进入黄土地,河水开始变得浑浊起来,流到秦晋大峡谷的壶口龙门一线。大禹和他带着的一大群治水者,是否巴望蓝色的黄河依然清澈,通畅地流向蓝色的大海呢。

看着想着,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有一艘并不算大的游轮,从玛曲出发,一直到贵德到循化的积石峡和永靖的刘家峡水库,去看炳灵寺的石窟造像,去看文成公主走过的丝绸之路黄河第一桥遗址,同时饱览积石丹霞的鬼斧神工和断续出现的蓝色黄河,那会是一件不比在蓝色多瑙河上游览差的事啊。但四下张望,河面上只有一条小游船,也就不由地莞尔笑了起来。要登上游轮,饱览这蓝色的河和五彩的丹霞,只能等到后来的时日吧。

离开贵德返回西宁的路上,蓝色黄河的印象一直挥之不去。从玛曲到贵德,黄河是蓝色的,那么玛曲以上一直到河源,也会是这样的吗。我想是会的。因为溯流而上,海拔更高,那一对姊妹湖鄂陵湖和扎陵湖,想必一定会呈现出更加迷人的蓝色。黄河源头的一个小县城叫玛多,因为扶贫,我的一位朋友多年前去过那里。他说那里的多山峡,整个是黄河的一个“虎跳峡”,白色如练的河水从峡口一涌而过,后来才归于平缓。他见证了保护三江源的努力,由于扶贫工作很忙,未必能有工夫去体验那种迷人的河色。我不知道他当时的感受,但他一定会深切地感知,保护三江源,是多么的重要。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