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电话,杨遵义叹了口气。他拿起茶几上的一份报纸,上面是他年轻时在特区视察工作的照片。
看着照片中意气风发的自己,再对比现在这个需要拄拐杖的老人,杨遵义感到了一丝苦涩。
他放下报纸,拄着拐杖站起身,走向书房。书房里的文件柜整齐地排列着,杨遵义从中抽出一个红色文件夹,上面标着“汉东省新城区民生工程项目”字样。
这是沙瑞金最近重点推进的项目,涉及到新城区的医院、学校和保障房建设,关系到数十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杨遵义坐在书桌前,翻开文件,目光落在项目的审批流程上。
作为省发改委的顾问,他对这些项目有一定的话语权。
以前他从不干预这些事情,但现在,他心里有了别的想法。
“高育良,你想让我配合你,那我就陪你玩玩。”
杨遵义自言自语道,“不过,这把火烧到最后,会烧到谁身上,还不一定。”
-
第二天上午,省发改委会议室。
“杨主任,这是新城区民生工程项目的全部材料,已经按照规定准备齐全了。”
项目负责人李科长双手递上厚厚的文件夹,语气恭敬。
杨遵义坐在主位上,面无表情地接过文件夹,慢条斯理地翻看起来。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纸张翻动的声音。
“这个环评报告做得太粗略了。”杨遵义突然开口,声音虽然不大,却让在场的人都紧张起来。
“杨主任,环评报告我们是按照标准程序做的,之前的类似项目也是这样。”
李科长解释道。
杨遵义摇了摇头,合上文件夹。“标准在提高,要求在变化。
这个项目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环评必须要做得更细致、更全面。”
李科长面露难色:“杨主任,如果重做环评,至少要推迟一个月才能再次提交。
沙书记很关心这个项目,希望能尽快推进。”
杨遵义拄着拐杖站起身,语气平淡:“正因为项目重要,我们更要严格把关。
材料不合格,我不能签字。”
说完,他看了看手表,又道:“我还有别的事情,今天就到这里。
你们把材料拿回去,按要求修改好再提交。”
李科长无奈地看着杨遵义离开的背影,心里暗暗着急。
沙瑞金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很多精力,本来计划这个月就开工,现在又要推迟,不知道该怎么交代。
-
省委办公室,沙瑞金正在批阅文件。
“沙书记,新城区民生工程项目的材料被退回了。”
秘书小王走进来汇报。
沙瑞金抬起头,眉头紧锁:“什么原因?”
“杨主任说环评报告不合格,要求重做。”小王如实回答。
沙瑞金放下笔,站起身来,背着手走到窗前。
“又是杨遵义。”他低声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最近他怎么变得这么较真了?”
“要不要我去和杨主任沟通一下?”小王问道。
沙瑞金转身,摆了摆手:“不用,这个项目确实重要,把关严一点也无可厚非。
你通知李科长,按照杨主任的要求,尽快修改报告。”
小王点头离开后,沙瑞金坐回椅子上,思绪万千。
他想起最近媒体上关于杨遵义的报道,又想起高育良的种种动作,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具体哪里出了问题。
-
一个月后,省发改委会议室。
“杨主任,这是修改后的环评报告,我们按照您的要求,对每个细节都做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李科长再次递上厚厚的文件夹,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
杨遵义接过文件,慢慢翻看,不时点头。李科长和同事们紧张地等待着,希望这次能顺利通过。
“环评报告确实做得更细致了,”杨遵义终于开口,李科长松了一口气,但杨遵义紧接着又说,“但是预算方案有问题。”
“预算方案?”李科长一愣,“杨主任,预算方案之前已经过了初审,没有问题啊。”
杨遵义慢吞吞地说:“初审只是初步审核,详细评估显示,你们的成本核算不够严谨,有些项目预算偏高,有些则明显不足。
这样的预算方案,容易导致后期资金短缺或者浪费。”
李科长急了:“杨主任,我们的预算是请专业公司做的,每一项都有详细的依据。
而且这个项目已经推迟了一个月,再拖下去,会影响整个新城区的规划进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