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20章 一家三口 (2/3)

真能成事?这刺鼻的腥臊气,莫说太子,便是街边乞丐也难以下咽。“

“你且看这个。“姜莺莺掀开案几上的绸布,露出整齐码放的金黄膏条。琥珀般的色泽泛着蜜光,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只需用檀木匣子装好,说是南诏秘传的仙丹。壮阳补肾的奇效,保管太子用过一次便离不得。“

廊下鸟笼轻微晃动,红缨取下知更鸟腿上的竹管。温知虞拨弄着算盘轻笑:“明日西市怕是要热闹了。“

“小姐料事如神。“红缨将新捉的知更鸟装进竹笼:“元宝说他们辰时三刻去博艺阁。“

“取张寻常信笺来。“温知虞左手执笔歪歪扭扭写道:西市博艺阁,辰时三刻。待墨迹干透,吩咐凌蓟:“搁在世子夫人妆奁最上层。“

陆重锦踏入芳华苑时,正见汀兰捧着装银裸子的漆盒出来。小丫鬟欣喜道:“世子可算回了!夫人这些日子总望着院门发呆呢。“

“难为她记挂。“陆重锦接过侍从手中的锦盒,抬眼见温知舒扶着门框怔怔望来。石榴红的裙裾被寒风吹得翻卷,单薄肩头微微发颤。

“夫君...“温知舒话未出口先红了眼眶。指尖触到对方掌心温度时,积蓄多日的委屈化作滚烫的泪,在绢帕上洇出深色痕迹。

陆重锦揽着她往暖阁里走:“炭盆怎不多添两个?手凉得像冰。“转头吩咐汀兰:“去库房再领三十斤银丝炭,就说是我要的。“

油纸包着的桂花糕散着甜香,雨过天青色的绸缎在烛火下泛着粼光。温知舒摩挲着团扇上栩栩如生的并蒂莲,泪珠扑簌簌落在绣着缠枝纹的锦帕上。

“江南特产的玫瑰酥要配云雾茶才好。“陆重锦将青瓷罐推近些,鎏金嵌宝的匣子里躺着本蓝封册子:“这是给玉漱的开蒙书,你素来疼他。“

温知舒伸出的手臂僵在半空。那人转身取书的动作行云流水,恰巧避开了她扑向怀中的姿势。指尖悬在杏色衣襟前半寸,终究蜷缩着收回广袖里。

“三字经朗朗上口,比论语更合孩童心性。“陆重锦翻开书页,指腹抚过“养不教父之过“的墨迹:“待开了祠堂记名,你便是他名正言顺的。“

“夫君!“温知舒突然抓住他袖口,绢帕上的泪痕已晕成深灰:“玉漱既唤我母亲,我自当视如己出。只是。“染着凤仙花汁的指甲掐进书脊,生生咽下后半句哽咽。

陆重锦反握住她冰凉的手,眉间凝着化不开的愧色:“运河漕运遭了地动,三万两本金只余半数。这些银票你收着,开春庄子的收成。“

“不妨事的!“温知舒急急打断,将散碎银票拢进妆奁最底层。檀木匣里躺着去年他赠的翡翠步摇,当时说要等嫡子出生时戴。如今金丝缠着的东珠蒙了尘,倒衬得新添的银票格外刺目。

更漏滴到戌时三刻,陆重锦起身掸了掸衣摆:“母亲近日犯了头风,我需去。“

“我陪夫君同去!“温知舒慌慌张张去够披风,却被按回铺着狐裘的圈椅。那人掌心传来的温度转瞬即逝,唯余肩头残留的暖意。

廊下灯笼将颀长身影拉得老长,温知舒贴着雕花槅门目送。直到那抹杏色彻底融进夜色,才发觉案几上多了个牛皮信封。

“明日巳时三刻,博艺阁。“歪斜的墨迹像条吐信的毒蛇,啃噬着方才的温情脉脉。温知舒猛地将信纸揉作一团,金镶玉护甲却勾破了“一家三口“四个字。

“夫人,药熬好了。“韦嬷嬷端着黑陶药盅进来时,正撞见自家小姐将信笺往引枕下塞。苍老的手按住颤抖的腕子,药汁在碗沿晃出涟漪:“老奴陪您守过三个除夕夜了。“

温知舒突然泄了力气,额头抵在嬷嬷肩头。药香混着陈年佛手香,恍惚回到待字闺中时。那时她总嫌嬷嬷唠叨,如今这怀抱却是侯府里唯一的暖意。

陆重锦亥时归来时,暖阁还亮着盏绢灯。温知舒拥着锦被装睡,听着那人轻手轻脚在榻边更衣。松柏香混着酒气飘来,该是在吴氏处用了晚膳。

“夫君。“她装作初醒的含糊嗓音,那人果然停住解玉带的动作。月光透过茜纱窗,将挺拔轮廓投在百子千孙帐上,恍如初见时的少年郎。

“吵醒你了?“陆重锦和衣躺上贵妃榻,锦帐里传来衣料摩挲声:“明日要去兵部述职,早些安置吧。“

温知舒盯着帐顶的合欢花纹,指甲在掌心掐出月牙痕。博艺阁的金漆招牌在眼前晃,与信纸上狰狞的墨迹重叠。她忽然翻身坐起:“明日我想去。“

“可是要添置胭脂?“帐外传来窸窣翻身声:“让汀兰去采买便是,天寒地冻的。“

“想去大相国寺还愿。“温知舒急急截住话头,喉间泛着腥甜:“为玉漱祈福。“

“也好。“陆重锦的声音已带了睡意:“多带些护院去。“

梆子敲过三更时,温知舒轻轻掀开锦被。妆奁底层除了银票,还躺着支嵌红宝石的累丝金簪——是去年上元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