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北方安定后,兵士们放归原籍,赐予田土,赋税收入增加,支出减少。”
“国库日渐充盈,更多的银子,将用于修建工事、抵御天灾、造福百姓……”
“国富民强,打造一个比盛唐更繁荣的大明,岂不是指日可待?”
“而先生介时就是大明第一功臣!”
“而对于民间百姓来说,传宗接代乃是头等大事,先生助他们子嗣延绵,在他们心中怎能不比圣人?”
这些话,是从老八嘴里说出来的?
朱元璋有些不敢相信。
对朱梓,朱元璋能想起来的还真的不多。
然而就算是那些为数不多的相处,也尽是些不好的印象。
朱梓打从生下来,朱元璋就没看过几眼,因为朱梓长得太像定妃达氏了。
达氏本是陈友谅之妾,在陈友谅兵败之后,被朱元璋抢了送进宫,那也是朱元璋第一次夺人妻妾。
朱元璋给了自己和外人一个合离的借口,那就是因为陈友谅太可恨了!
但朱元璋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达氏长得太美了。
等朱元璋把人抢进宫,他又后悔了。
这事会成为他的污点,而一个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怎么能有污点呢?
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人都进宫了,还怀了他的子嗣。
思前想后,朱元璋只能怪罪于达氏的美貌。
所以当他第一眼看到朱梓那张酷似达氏的脸时,就打从心底没法喜欢这个儿子。
马皇后在世时还总说,老八那孩子,是这群小子里长得最好的了,长大后还不知道迷倒多少人家的姑娘。
朱元璋不以为然,觉得身为男子长那么好看有什么用。
后来他在大本堂,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最角落的那孩子,第一回觉得,不论男女若长得好,确实能在人群中最显眼。
那日下朝早,朱元璋有心和徐达炫耀炫耀自己的儿子,就邀请徐达和他一起去大本堂。
刚到大本堂,听到屋子里何先生正在问:
“刚才七皇子说,这几年北线战事不断,国库刚有点银子,就全被拿去补贴战事了。”
“北元贼心不死,战事无法避免,那么我想问问诸位皇子,什么法子最赚银子?”
徐达凑耳去听,战事确实花了大笔的银子,可对那些把头别在裤腰上的将士兵丁们来说,那点银子算得了什么呢。
朱元璋一听来了兴趣,他确实缺银子啊!
北边战事烧银子,文武百官俸禄也是一大笔开支,他还想多给儿子们整点银子花。
可是没有啊!
诸皇子们还没开始回答,朱元璋透过窗户,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最后排,最不起眼角落的朱梓。
要说他怎么认出来的,当然是因为其他儿子他都认识,排除之后就只剩老八了。
其他皇子们都坐得笔直,一看就是在用心思考何先生的问题。
只有老八一个人,是趴在桌上的。
“论赚银子,当然还得是贩盐。”
这时有人开口了,朱元璋一听,这个声音是老七朱榑的。
他摇摇头,心道老七舞刀弄枪还行,论政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果然他又听到老六朱桢反对道:
“贩盐是赚钱,但每人每天能吃的盐就这么点,也赚不了什么钱的。”
“那就去多收那些富商们的税,他们有银子!”
果然多说两句,老七那点子道行就暴露了,朱元璋又看向朱桢。
“老七,你怎能把希望寄托在那些卑贱无耻的商人身上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
朱梓趴在桌上,听着他一母同胞的七哥朱榑气得跳脚。
心说我的傻哥哥唉,其实你说的一点都没错,奈何老朱最恨商人,打从心里瞧不上他们,哪怕商人手中有大把银子,在你爹老朱眼里那银子也是屎。
要说做什么最赚银子,当然是当皇帝啊!
你一个人当老板,所有人为你赚钱。
富商也好,盐贩子也罢,不都是你的子民?
当然了,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朱梓,还决定要当个摸鱼混日子的皇子,是绝不会给自己惹事的。
可是有人想要他开口,那人就是何先生。
何先生并不是大明学问做得最好的,但能被朱元璋请来给皇子们当先生,是因为他不迂腐。
因为朱元璋不想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成为书呆子。
何先生上课,不局限于四书五经,民间趣事、朝堂机锋、北元战事,他偶尔也会讲。
所以他的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