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肩膀,柔声安慰:“走吧,听人家老师的。没事,去了就知道了。”
来到教务处,人很少。他们还没有说话,一个老师就走了过来。
“什么名字?”
“我孩子叫李清乐。”
爸爸指了指李清乐,赶紧回答。
“来这边。”只见那个老师在电脑上边操作,边给他们交代,“李清乐今年的的学费全免哈,交书本费就行了。”
李清乐提着的心瞬间落了地,一阵暗喜又得意,爸妈也惊喜地看着她。一下子省了上千块钱,谁也没想到还能有这种好事。
“不错啊,还没有上班呢就给你爸赚了上千块钱啊。”
爸爸刚刚还有些拘谨微弯的腰杆也挺直了,笑呵呵地就去交费了。
报道结束,爸妈拉着她在校园逛了一圈。三中还是很大的,至少比一中大。一中李清乐去过,她两次中考的考点都是一中。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去一中她就不喜欢那个学校。学校的位置和她的初中一样都比较偏僻,背靠县城中心。而且学校的教学楼是竖向排列的,给人一种比较严肃而冷清的感觉。
三中处于县城中心,周围都是居民区和各种商店,一走出校门就是街道,非常热闹。
学校的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都是环绕着篮球场而建,也只有一栋教学楼。一楼是高三,二楼是高二,三楼是高一。每个年级都有二十几个班级,全校师生大概有三四千人。学校只有两栋教师宿舍,所以三中的学生要么就是家住县城,家不在县城的学生就只能自己租房子住了。
每到毕业季,三中附近的房子都要靠抢,要是慢了晚了可能就没有房子可以租,只能屈居在亲戚朋友家了。
最让李清乐喜欢的就是那个大大的红白绿交错的田径场,它和篮球场中间隔了十几级台阶,她都能想到以后自己在那里玩耍的惬意了。记得初中的时候,他们学校就年年喊着要给他们建一个田径场,也不知道为什么直到她亮度毕业也没有建起来。
三中让李清乐有一种亲切又新鲜的感觉,可以说它既保留了她初中喜欢的校园形式,又弥补了她初中欠缺的东西。她都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进到一中。
当天晚上,爸妈就回去了,李清乐一个人待在出租屋没有害怕,只有说不出的兴奋。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一个人住,以后就没有人会天天管着她了。她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了,爸妈还给她留了四百块钱,她可以去买好多好吃的,真好啊!
新鲜感是有保质期的,半年之后,李清乐每天的日常就只是在出租屋,学校,菜市场之间流转了。
因为爸妈准备在镇上给她两个哥哥建新房娶媳妇,李清乐每周的生活费也被缩减到一百块钱。
县城高中不比小村镇的学校,来到这里的学生大多家境都很好,他们不缺钱。学习不是他们唯一的任务,他们更多的是想着怎么凸显自己的个性。走在校园里,打扮潮流的男孩女孩往往让人看花了眼。在这里,李清乐的眼球和心灵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以前在他们那个小小的乡镇学校,她也就偶尔眼馋一下同学们手里的辣条、方便面。大家闲暇时间的玩乐其实大同小异,很多时候李清乐也能和他们玩到一起去。
而现在,除了学习,其他时候她和这群高中同学几乎找不到共同话题。他们口中的明星、大头贴、游戏、网络热潮在她听来像天方夜谭一般,她听不懂更插不上话。一开始,她想不通为什么大家同样都是整天待在一所学校,他们却能够知道那么多新鲜事。
不久,她就知道了答案,他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她没有。其实初中的时候,爸妈曾经给她买过一部手机,不过没有玩几天就被她掉到水里弄坏了,为此她还心疼了好久。尽管那只是一部按键手机。它的功能就局限于打打电话,发发信息,最多也就能再听一些歌曲,玩一玩贪吃蛇的游戏,仅此而已。
说起来那毕竟是几年前的手机了,和现在同学们手里拿着的各种新式智能手机是没法比的。李清乐曾经尝试着向爸妈提出买手机的要求,但是被爸妈以怕她沉迷于手机耽误学习的理由拒绝了。一向听话的她也就放弃了,其实,她也知道爸妈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她看见班里的很多同学每天都在抱着手机玩,甚至在上课时候也在偷偷地扣手机,李清乐也不想像他们那样。没有手机的侵扰,这对她是好事,她还是像以前那样专心致志地学习。高一的第一个学期期末结束,她取得了全年级排名第三的好成绩,超过了一千多名新生。让她遗憾的是,随后召开的第一次高中家长会,爸妈因为忙着干活忘了参加,也就错过了她的高光时刻。
也就是这一年,她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爸妈之间的面和心不合。
“妹儿,你以后每周回来一次吧,周末回来给我们做饭。你爸找了几个小工来给我们家建房子,我要和他们去干活,又要做这么多人的饭,有些忙不过来。”
在高一的下半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