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江南,草长莺飞。一支由二十辆神州奔星组成的车队正在穿越太湖边的乡间小道。这是林辰亲自带队的农村市场考察团,为即将推出的田野系列电动车做实地调研。
大人,前面就是无锡的棉纺厂了。程仕通指着远处的厂房说道,那里的工人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工,如果能用上咱们的电动车...
林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继城市市场大获成功后,农村这片沃土才是神州电驰的下一个战场。但要打开这个市场,光有好产品还远远不够。
车队在棉纺厂门口停下。工人们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造型新颖的电动车。林辰走下车,仔细询问他们的出行需求。
价格得便宜些。一个老工人说,我们一年也就挣百八十两银子......
耐用最重要!另一个工人插话,山路难走,一般的车根本禁不住颠簸......
林辰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建议。突然,一阵喧哗声传来。原来是一辆马车在转弯处翻倒了,车上的棉纱散落一地。
看到了吗?林辰对随行的工程师们说,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田野系列必须既能载人又能载货,还要特别注意稳定性!
回到苏州的研发中心,林辰立即召集技术团队开会。工程师们带来了初步的设计方案:采用加固底盘,增加储物空间,电池组也经过特别改良,能适应乡间的充电条件。
还不够。林辰摇头,我们要的不只是一款农用车,而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交通体系!
他拿出一张江南地图,在上面标注了各个乡镇集市的位置。看这里,每个集市之间大约三十里路程,正好是一个充电站的覆盖半径。如果我们能在每个集市都设立服务点......
可是大人,总工程师王明提出疑问,乡下的用电条件很差,有些地方根本没有电力......
林辰露出神秘的笑容:所以,我们要自己发电!
他展开另一张图纸:这是一套完整的水力发电系统,专门为乡村地区设计。利用江南地区密布的河网,每个集市都能建立小型水力发电站,不仅能为电动车充电,还能为周边村庄提供照明用电。
这才是真正的机会!林辰激动地说,我们不是在卖车,而是在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很快,第一批试点项目就在无锡周边启动了。神州电驰出资建设发电站和充电网络,当地政府负责协调土地使用。更重要的是,林辰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村民可以用农产品抵扣部分购车款,而这些农产品会通过电动物流网络运往城市。
这就叫良性循环。林辰对张香帅解释,农民有了车就能把产品运得更远,卖得更好。收入增加了,自然会带动更多人购车。
转眼间,春耕时节到了。一场特别的展示会在太湖边的农田里举行。田野系列的三款新车首次亮相:有专门的载人版、载货版,还有一款可以变形的两用版。
最引人注目的是动力系统的创新:不仅续航里程超过百里,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应急发电功能。车辆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电源,能为农具提供动力。
现在用上这车,再也不愁收稻子了!一个农民兴奋地说,往年下雨天碾米都要等,现在直接用车上的电......
展示会取得了极大成功。第一批订单已经超过了五百辆。但林辰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必须尽快建立维修培训体系。他对团队强调,每个乡镇都要有专门的技术员,最好是从当地人中培养。
于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培训计划随即展开。神州电驰在苏州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学校,从各地挑选机灵的年轻人进行培训。三个月的课程,不但教授维修技术,还包括基础的商业知识。
你们不仅是修车的师傅,更是新时代的传播者!林辰对第一批学员说,要让每个乡亲都明白,科技进步能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培训结束后,这些技术员被派往各地服务点。他们不但负责维修保养,还要教导用户正确使用电动车。很快,一个个服务网点就像星星之火,在江南大地上渐次点亮。
但挑战也接踵而来。一些地方的士绅开始反对,声称电动车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更有甚者污蔑说这是妖术,会招来雷劈。
愚昧!林辰怒极反笑,立即派出宣传队,挨村挨户地做演示。他特意请来通晓物理的西学教习,用通俗的方式解释电力原理。
更重要的是,他把目标对准了年轻一代。神州电驰专门设计了简单的物理实验包,发放给乡村学堂。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科学,了解电力的奥妙。
科学教育才是根本。他对张香帅说,要让下一代从骨子里明白,变革不是洪水猛兽!
一个意外的发现让这场科普运动有了转机。原来,不少读过新式学堂的年轻人,对电动车有着天然的好感。他们不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