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三章 吴方诈降 (2/4)

/>建文帝朱允炆生性柔弱,为君没有像他那样皇爷爷刚毅和权谋,更没有他皇爷爷的霸气和杀伐决断的魄力,如果他父亲朱标没有早逝的话,那他绝对是偏安一隅的太平皇子。但是世间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今日之祸皆因当年他的心慈手软而没有除掉他的四叔,论权谋和手段,他和他的四叔燕王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大人和小孩的游戏。不论权谋,还是调兵遣将的能力,亦或是上阵杀敌的本领,建文帝都远不如他四叔。

三日后,建文帝在文武百官的等待下走到金銮殿的龙椅边,当他刚坐上龙椅的时候站在一旁随身伺候的太监小盛子便向前迈了一步,看着面前的文武百官说道:“皇上驾到,众臣早朝。”随着话音刚落便看见众大臣纷纷跪在地上齐声说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建文帝看着跪在自己眼前的大臣,想着宫外还在誓死保卫京畿安全的三军将士,回忆着自己皇爷爷临终时给自己留的遗旨,再看看这龙椅上如坐针毡的自己。此时的他开始陷入自我怀疑中,是自己不配坐这个皇位么?为什么自己的那些皇叔对自己削藩的政策都那么排斥抵触?只是不再拥有兵权而已,但王府可以照住,年俸照拿,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难道只有让出皇位才能让他们不谋反,不造逆?

话分两头,燕王朱棣的军队距离京城此时已经不足百里,多天的苦战后士兵们总算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松弛松弛,他们选在一个空旷平坦的地方安营扎寨。此时已经是戌时一刻,营帐外放着数个火盆,火盆里放着正在燃烧的柴火,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驱寒,二是为了给夜出军营方便的士兵提供光亮。

然而此时在朱棣的营帐中众将士都没卸下甲胄休息,大家聚在一起正在商量攻破京畿的策略和战术,而他们所率领的士兵也纷纷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待着命令的发出和执行,期待着自己攻进皇城,改变自己所处的阶级和坐拥无限权利的时候。

然而这些将士并不知道虽然他们的军队连连获胜,已经直逼京城安全,有的大臣已经叛逃,但是作为建文帝的朱允炆并没害怕。虽然他已收到燕王朱棣派人送来的劝降书,但是他对此却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因为他始终是大明堂堂正正的皇帝,他这个皇帝虽然不是自己通过刀光剑影打出来的,但是也不是篡位夺权得来的,所以他依然不觉得自己当年的削藩政策有错。

不知不觉中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朝廷和燕王率领的军队从开战到现在已经持续战斗了两年多的时间。战争局势从刚开始朝廷军队的进攻为主转变为现在的防守为主,并且是且战且退,想要主动进攻似乎已经不太可能。

戌时三刻时分,此时的建文帝正和三位大臣在御书房商量对抗燕王军队的计策。

顾命大臣颜回说道:“万岁,按照我方现有的士兵人数而论,这场战役的优势在我们这边,所以…”原来昨日前方传来战报,近两年的战争已经让朝廷丧失了好几座城池,而且有的军营中的士兵还出现了未战而降的局面。但此时的几位大臣却对此不以为然,依旧认为朱棣所率领的军队只是运气好才取得部分战役的胜利,压根儿不足为惧。

“众爱卿,眼下的局势对我们很不利,你们说该怎么做才能让我四叔束手投降?”建文帝看着众大臣手足无措的样子说道。

此时与颜回在一起陪建文帝议事的还有尚可忠以及张恩宇,他们都是洪武皇帝驾崩前给朱允炆留下的顾命大臣。而且他们三位还都是通过洪武三十五年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洪武皇帝弥留之时将他们几个留给了朱允炆,朝廷如有疑难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可以和他们几个老臣协商处理。

颜回说完话看了看朱允炆,一旁的尚可忠和张恩宇两位老臣也互相对视了一下,眼神当中却透出不知道如何开口的尴尬,更别提还指望他几人出谋划策了。

“皇上,以臣之见…”张恩宇往前迈了一步,拱手继续说道:“燕王军队虽然勇猛,但毕竟属于叛军,所以…”张恩宇把自己对此次战役的分析说了出来,他建议派军中大将佯装叛变,到燕王军中伺机行动,把朱棣的人头带回来。

“没错,没错。”

“这主意不错,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好办法,但是…”一旁的尚可忠先是肯定张恩宇的建议,可还没确定的时候好像又想到了什么,于是补充道:“但是必须得选一个机敏干练的武将前去才行,可是前线将领当中谁可以胜任这个任务?”

坐在龙椅上的建文帝听着几位老臣的建议和分析,认为派人到四叔军中去伺机破坏的这个办法着实可行,经过一番商量过后,建文帝于是决定派军中大将吴方前去诈降投敌。

吴方是朝廷委任的大将军,由他带领着十万将士抵抗着燕王对京城进攻,数次打破了燕王挥师南下直取京城的计划。

吴方时年三十五岁,他是洪武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