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莽这次的袭击,既突然杀伤力又大。
直接效果,是炸毁了沙赫镇东边进镇的据点,波及了三分之一的区域。这导致沙赫镇向东的阵地需要重新整修、甚至重新构建,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在效果上有所折扣。因为在袭击之后,沙赫镇东边的缺口变大了。
间接效果,则是在大诺沃西尔卡的乌军整体防守态势里,投下了一颗扰动的石子。
乌军正向东和向南投入大量兵力,拒止俄军的37旅和34旅的猛烈进攻。虽然乌军投入了不少资源,但俄军的攻势同样猛烈。这次沙赫镇的突然遇袭,使得乌军本来略显捉襟见肘的资源调度又不得不分出额外的一块,来补充沙赫镇的防御。
又因为在侧面战场出现了远超出意料的火力袭击,模糊了乌军对俄的火力投送的判断方向。
这些都为主攻的37旅在客观上创造了良好条件。
但尽管如此,这种程度的缺乏后劲的袭击,连攻势都算不上,还不足以真正撼动乌军的防守。
程莽跟一营的部署渐渐混熟,他的部队随时往返库拉霍沃,或者在苏河流域巡查,已经成为日常。这样就足够了。所以程莽开始将部队拢在乌镇,开始演练对沙赫镇的进攻。
说不定哪天的演练,就是真正的战斗。
程莽有意训练手下部队跟一营的无人机之间的配合交流。他让每个连队每天都派出两辆步战车,在西边最远1.5到2公里的区域往返徘徊,因为他早已探明了乌军无人机的打击范围。
他还申请给自己的部队配备相当数量的霰弹枪,用于反无人机。
他设计出相对完整的队形,用于步战车和步兵编制在平原上的巡弋。少量步战车在前徘徊,通过后方无人机观察警戒。一旦发现fpv来袭,则后撤,在后方的步兵展开队形,使用霰弹枪防备来袭的无人机。
刚开始,没人相信这样的方法能奏效。在程莽的强烈推行下,大家发现,好像还真有点效果。至少在野外实战演训,到现在大家还没被炸死。
“有效个屁……”程莽心里自己清楚,“经常被无人机炸的同学们都清楚,这样做只相当于行为艺术。”
“咳咳……”
“这样演训能安全只是因为我已经探明了乌军的打击范围。之所以这样设计,我只是想给筒子兵找个借口,不然的话苏军防空实在太过突兀了,到时给俄军都解释不清就比较麻烦。”
步兵编制靠步战车,在如今这个年代,实在是无法在平原上给沙赫镇造成太大的威胁。程莽当然也心知肚明,这些部队在乌镇大部分时间都只能休息、演训,打发时间。
既然如此,程莽干脆给他们找找事做。他进一步让把步战车分成外圈和中心两个小分队。外圈步战车负责吸引乌军fpv的注意力,使用无线电告警器探测无人机来袭,并通过与无人机的沟通定位来袭方向,然后向中心分队后撤。
位于中心的步战车分队随时下车,编队成霰弹枪线列阵型,多支霰弹枪同时开火,形成弹幕覆盖来袭无人机的空域,造成杀伤。
程莽使用红警单位进行实际的战场突袭,却把手下的真人部队当成了玩具,玩起了过家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