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章 秦淮馆·完 (2/2)

燕王的天下锦上添花呢!”

唯愿那一日早些到来。

“只可惜燕王受到牵连,还不知何时能归京。”薛临念起现状,觉得燕王处境有些棘手。

挞剌战事平息以后,陛下又因南川水患把他派去了蜀地,眼看着入冬了,也不知归期几许。

“不过月余,燕王必归。”

燕王归期已定并不是空穴来风,南川水患一事燕王处置得当,不仅抚恤灾民,还命人勘探地形修筑堤坝,深得人心,可谓是立得大功一件。想来南川县令的呈报的奏章和户部议事时定然会向陛下提及此事。

还有就是冬月初三是永德侯陈焘的五十大寿。寻常侯爵做寿也就罢了,可陈焘是燕王的舅舅,不看僧面看佛面,皇帝自会让燕王回京贺寿。毕竟陈侯爷是一品军侯,手握兵权,虽说他赋闲在家,可那陈家长子陈彻领十万镇远军守着雍朝与南楚的边界。

“世子,薛姑娘请见。”穆景逸在门外说道。

“带她进来。”沈铎不解地看了眼薛临,见他也面带疑惑,直接让穆景逸将人带来,一问便知。

“奴家幼盈拜见大人。”薛幼盈见先是与兄长对视了一眼,而后规矩行礼。

“你起来回话。”沈铎不耐地说道。统共就那么几个人在这儿,薛幼盈如此板正行礼,显得拘礼得很。

“盈儿,你来都卫府所为何事?”薛临接过话头,问起了直立起身的薛幼盈。

“奴家斗胆向大人求个恩典,还请大人将被拐带至秦淮馆中的良家子交给奴家!”薛幼盈此言一出,着实震惊了在场之人。

“你可知那良家子有多少人?”沈铎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

“三十余人。”薛幼盈从善而答。

“把她们交于你,你能何如?”既知人数众多,沈铎有些好奇她为何大言不惭。

“脱贱籍,谋生存,知礼仪,正根骨!”

薛幼盈所言并非是不知天高地厚,而是昨日平宛公主请她过府一叙。

起因说是李如意几日前入宫,听皇后聊起了秦淮馆背后之玄机,谈的便是秦淮馆里被逼良为娼的苦命姑娘。

此事本是朝中丑闻,朝野上下都秘而不宣,皇后是难得知道内情之人,是看在与李如意关系亲厚才同她多言几句。

青莺姑娘领她去寻公主时,曾同薛幼盈说道:“同为女子的我们殿下很是痛心动容,这几日茶饭不思,就想着如何这些可怜见的女子们做些实事。”

李如意当知薛幼盈本心,自是与她一拍即合,遂让青莺不着声色地说了这番话。

昨日叙旧时还听闻公主说起她有意出资办一所教馆,既庇护那些姑娘,亦可教习寻常百姓家的姑娘们一些傍身之术。

这番仁义令薛幼盈甚是感念,没作多想就与她一道商议起来。

后来李如意还命人把她城外行居桃苑拾掇出来备用。

最后又说起了秦淮馆一案结案处置在即。青莺就将话头引到了薛幼盈身上。而李如意适时自述她身为皇族中人,也不好没来由地向陛下开口求情,但听说了薛幼盈兄长在都卫府谋职,故而希望薛幼盈出面在都卫府勉力一试,若是不成她在思量办法。

薛幼盈这才应下了这门差事,想着大不了就是挨一顿板子。

听了事情的始末,沈铎与薛临因不知李如意的路数,相顾无言。

“大人说,按律有家人认领者则销贱籍,可还作数?”薛幼盈向他投去了期望的目光。

沈铎有些招架不住薛幼盈眼中的赤忱,只得答了句“作数”。却仍不忘和声规劝她道:“但你可知流落风尘之人,心性品行未必如从前……”

要知道境遇变了,人心亦会变。

“无妨,向上生存总好过沉沦。”在薛幼盈的认知里,没有人不想堂堂正正地活着。

“若她们不愿呢?”沈铎看着这个天真烂漫的姑娘反问道。

“那我亦无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