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一章 追风捕影 (1/3)

夜色渐深,亘古久远的念青唐古拉山口,吹着亿万年不变的风,在两侧崖壁上,呼啸而过,为自己奏起了交响乐。

除了风鸣,隐约还有马蹄声,渐行渐近。不远处,三人五骑呈三角阵列正往山口处飞驰。这是一场追捕,从大汉边境一直追到这里。后面追捕的人,官家穿着,其中一位年纪较长四十岁上下,面色黝黑,但样貌还算硬朗,姓王,是长安城郡王府的护院,原为中郎将,因不满朝廷弊政乱发牢骚而下狱,被开刀问斩之前被郡王拦下,保得一条性命。由于之前当差时,每每问起办什么案子,总是不言语,故江湖人送绰号“王无言”。伴其同行的,是一个肤色白净的小伙子,名为刘序,乃是大汉的郡王,20岁上下,面带稚气,多日不眠两匹快马轮番上阵,已略呈疲态。而跑在前方躲避追捕的,是一个道士,深青色道袍,头顶一个黑色头套。

在一处峡谷前,前方道士突然停下调转马头。

道士:不跟你二人兜圈子了,咱们,就此别过?(奸笑)

王无言:妖道,我二人追你追了数日,可不是向你道别的。斗胆深夜潜入王宫行窃,你个妖道,还不束手。

道士:我,妖道?

道士笑了笑,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笑又像是讥笑。笑罢,道士伸出双手,做受缚状。

你们拿了我吧,拿了我,你们就能耐心听我解释了。

说罢,又是一声讥笑。

王无言随即铐住这名道人,他在衙门办差见的多了,好多走投无路的歹人都想着辩解,王无言习惯性的也会听一下,但是照旧一言不发。这一次他倒是想听一下这个妖道有什么好辩解的,因为他们太需要休息了。于是便席地而坐,拿出干粮,边吃便听着道士说话。

以下,是道人的自述,王无言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短短的一席话改变了他跟小王爷一生的命运。

达诺,是我的家乡,你们可以把她理解成跟西域的乌孙国一样的存在,一个离大汉朝长安城很远的地方,孤悬塞外,至于她实际的位置,确实跟你们很难解释。

达诺人跟你们是同源同宗,但是由于数万年没有相互接触,体态外貌上略有差别。不过差别最大的地方是,达诺人由于生存环境不一样,他们对大自然的感知更早更深,说的明白点,你们刚发明用竹简记录文字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会,嗯——,已经学会用一种从石头里炼化而来的物质记录信息,一个国子监的书,可能用砂砾这么大的一块就可以了(说到这里时,年轻人感觉被嘲弄欲拔刀相向,但被王无言拦住了,不是因为别的原因,他实在太累了,再者中原的武者从来不屑于跟已经束手就擒的人交手。这时,令他意外的是,看到刘序拔刀,道人丝毫不为所动,这种无畏的神态又让王无言很诧异。

故事本来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达诺的历史,本也是平平淡淡,不应该有什么故事。我们祖祖辈辈世居地下,与外界之间原本只有一个通道,通道尽头的圣邦之门有军队严密防守。但是经年累月的一次又一次的地动山摇,逐渐在达诺的某些角落出现了可以通到外界的裂缝。1000多年前,终于有人发现新通道并且偷偷走出达诺,这个人被称为‘先知’,当然,他并没有做什么,他只是将外界的所见所闻,写成书卷记录下来,在达诺广为传播,这本书被叫做《受难经》。逐渐的,达诺人中出现了一部分人,开始同情外界,非常渴望能够帮助外界改变落后的文明状态。在最高统治者达诺君王看来,这是很可怕的一种现象,不过当时并没有进行镇压,因为达诺人很随和,很少动用武力,而且思想这个东西很难左右。

直到后来‘受难教’成立了,这个教派,不崇拜任何神,只信奉先知的教诲:文明共享,归化为一。此时的达诺的君王,始终觉得这个教派可能只是停留在意识形态,不会有任何实际行动,一直想通过劝导,来说服他们。直到惨事发生,数十年前,受难教的一名使者,领了教宗的指令,融入了外界,通过一众受难教徒的协作,最终上位当上了皇帝,就是你们国家的皇帝。可惜,那名使者做了许多超出这个时代的事,搞得天下大乱,最终这名使者空有皇帝之尊,被乱臣施以酷刑而亡,几名作为随从的达诺教众也都死于非命。

此后,达诺君王立即禁止受难教的任何传教行为,并密令守卫通道的十二名武僧,每年派出两个人,轮流去外界寻找受难派的教众,怕他们再生惨剧。被镇压之后的受难派,仍有一部分教众转入暗处行动,与达诺君王对立,始终坚持信奉先知,也就是说,他们还会到外界游走,潜在的危害性非常大。上一次造成了多大的灾难相信你们也看到了。道人停顿下来,仰头看了看悬崖上方,不知道他是在看什么,还是仅仅是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好你个妖道,不只是一派胡言,还污蔑皇家,这扬扬沃土,数百年来,一直是我刘汉王朝的天下,几时被那所谓的达诺受难派使者篡位……”说到这,这名年轻人开始了思索,他是大汉的王子,刚被封为镇海郡王的刘序,他从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