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特别章 1-7-6-95 (1/4)

1995年。

由于天气原因,从上海到成都的航班几经延误,才让林幽跟随青年研究团抵达他们的目的地。班机在机场降落时,成都还在下着连绵不绝的小雨,层层叠叠的阴云笼罩在盆地上空。至少空气在潮湿中显得较为清新,只有土壤的腥味让林幽感到些许不适。

这不是林幽第一次来四川,前些年学校曾组织本科生们集体参观良湘的高能加速器建设工地,但当时的雷暴使他们没能一瞥加速器的真容,留下不小的遗憾。虽然这次的目的地不是良湘,林幽也希望长途旅行能够收获价值和意义。

青年研究团搭上一辆中型大巴,他们从成都出发沿尚不完善的山间公路行进四十多公里,最后在新津县城歇脚。县城里有人接待,他们是成都文物考古工作队和四川大学考古教研室的专家。旅馆里的初次会面显得犹为尴尬,没有人预料到主修理论科学、工程力学和宇宙物理学的青年们会和考古专家们对接工作,他们擅长的领域仿佛毫无干系,但研究院确确实实是这样安排的,就连主任也一头雾水。

第二天一早,研究团在旅馆门前集合。主任站在前面指了指远处的山脊,绿林覆盖了崎岖的山丘和峡谷,他向大家介绍:“山里面发了洪涝,车肯定是没法开过去了,我们需要徒步走五公里路,不算多,知道你们在实验室待多了,走不动路也无妨。”

新津县城西北五公里外是龙马乡宝墩村,过去一直被人们称作“龙马古城”,研究团此次的研究对象就位于那里。林幽在路上想到最近在广播中听到的新闻,说这个宝墩村有古城遗址被发掘,考古专家们最初在这里发现了汉代的墓葬,后来通过对城墙的解剖和遗址内的钻探、试掘,才蓦然意识到这是一座古蜀时期人类遗留的大型城址,此后相继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器、墓葬和房基。最后他们确认,这是一座早于三星堆古城遗址的古蜀文化早期遗存。林幽想,他们这次的科考,一定与这些发现有关。

五公里的路程,研究团花了一上午时间走完,抵达时,年轻人们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主任上了年纪,不停地揉着自己的腰椎,连连靠在树下休息。

“营地就在那边,”一位考古工作队的老专家眯着眼缝,操着方言对主任说,“叫壮实的伙儿们过来噻,可以帮你们提行李。”随后一帮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小伙子便赶过来帮助。

林幽踉踉跄跄地将鼓囊的背包递给他们,他独自朝营地走过去。这里搭建着许多临时帐篷,各种人员在营地间来来往往,林幽注意到他们的穿着,大多数穿的是考古队的工作服或凉爽的短袖衬衣,而且没有媒体,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里居然有军人——他们都有着不小的军衔,三三两两地站在帐篷旁边抽烟。

这时,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过来和林幽搭话,他没有自我介绍,只是简单地问:“你看起来像个混血,你的眼窝很有苏联人的影子。”

“是的,解体之前,我父亲是那里的。”林幽轻描淡写地回答道,“我没见过你,你不是团里的吧。”

“我从首都来的,组织上没讲明任务就把我派过来,已经在这待了一周多了,说硬要等你们这些研究团的家伙到了才跟我讲,”年轻人说,“只能说,我一定是和这几十名军官一样都是为同一件事而来,据说这里的考古学家在古城遗址下发现了什么东西。”

林幽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他的话,只是默默地转身朝营地内走去。营地的中心是个矩形的大坑,人们用铁锹、铁铲和挖掘机将这里的土块挖出来,堆到附近的空地上,卡车会将土块拉到新津的砖厂。

营地驻扎的负责人将研究员们领进帐篷,几名军官也陆陆续续地跟进来。一名拥有上将军衔的指挥官走上前去做了自我介绍,他很明显也是受中央指导组委托派来的,他对青年研究团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随后他将年轻人们带到了一堆精密的电脑和监控设备前,屏幕上开始播放简易的幻灯片,显然他也做足了功课。

“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个营地的发掘对象,也就是宝墩村的三星堆古城遗址。自1986年发现一号、二号祭祀坑后,这是我们再次有重大发现,颠覆我们认知的发现。”指挥官粗声说道,“首先是关于古蜀文明古物的新发现,此次有青铜方尊、铜人头像、巨型青铜面具、诸多精美的牙雕残件、玉琮等重要文物,不计其数。大家可以先看照片,稍后看实物。”

幻灯片呈现出形态各异的青铜器物,都是刚出土时布满淤泥的样貌,但依旧可以辨识到局部奇异的纹路。其中一件青铜方尊造型独特,被单独展示出来,其肩四周装饰有四条飞龙,栩栩如生,它们从尊的口部游动而下,下部同见一铜人,双手做拱手状,头部和尊的底部连接在一起。还有一件青铜神树上的青铜立鸟,大眼尖喙,头部耸有三根立羽,形似凤凰。

林幽可以看出,幻灯片展示的器物着重体现了古蜀文明的超自然崇拜,都是些司空见惯的物化形式或形象化表现。当然原因不言而喻,新石器时代晚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