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圣仙等人,行久方至那玄灵湖,但天色已晚。
只见到:
“金山六座有高矮,湖中半月水柔柔。飞鹰苍穹,晚星璀璨。金岭涧水有几道,曲曲又弯弯。水影峰峦,岸林香花绿草,真是让人恋不惜手。”
圣仙拿出白鲮杯,取满了水,杯中发出灵光,圣仙施法放入怀里,与众人在此湖边过了一夜。
次日晨曦,回了宫中,却说汉东与那国主,睡在席上,而圣仙行入内堂。
那汉东听得脚步,得知圣仙回了,醒来问曰:“上兄,可否取着玄灵湖之水耶?”
圣仙曰:“已取着。”
不一时,那国主亦醒来,又问圣仙取着未,圣仙回曰:“取到矣”。
那国主曰:“听汉东仙长之言,东方真让人思恋啊!”
圣仙曰:“国主,吾二人亦要告辞矣,尚要回去救人。”
那国主遂叫人备好客宴,请二友吃用再归,二友受之。
一顿客宴之后,二友辞别了玄桐国国主,驾风鹰离了去。
有云:
“东边来客震一时,好客仪礼有西国。”
又云:
“飞光急闪如快马,救人一命造浮灵。”
话说姑结国国主守在其国妃身旁,有宫侍入报,曰道:“二位仙长回来了。”
那国主闻得大喜,遂亲自迎进。不一时,二友进来内堂,那睡公睡母亦现了身。
睡母对二友曰道:“上仙,那鬶虫已在国妃身内,生有上千条矣。”
圣仙曰:“待吾取出灵水来。”
随即,圣仙从怀里取出白鲮杯,用单指对杯一指,遂将杯中之水,运入国妃口中,又用太炁之气,将水送入那国妃体内。
有云:
“白鲮杯,玄湖水,太乙神精二运合,妙一化玄炁,荡灭体内鬶虫千千万,五色云绕身,光华四显耀,百毒尽扫去。”
不长时,那国妃便醒了来,国主激动不已,遂与国妃紧紧拥抱,众人看后,无不为之感动。
那国主告于其妃,乃是二友所救,而那国妃下于香木床,行礼拜谢二友,曰道:“多谢两位仙长,救命之恩。”
汉东曰:“不必谢,不必谢。”
圣仙曰:“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事后,因国妃复醒,举国欢庆,那国主命人杀猪宰羊,又将肉酒、水果,送往治水前沿,犒劳虞军与其国兵队。
且说那水公得知二友救醒了国妃,又知国主犒劳虞军,甚为感动,派人回谢那国主。
有云:
“风雨共一舟,有始亦有终。”
却说虞军在姑结国都城侧山后,挖大渠,筑高堤,崩闸放水,引洪东南而去。
不久,水公令军整装待发,又将起程,那国主领其国妃与大臣将官前来相送。两国之人皆依依不舍,但治水不可停留,水公等虞将,辞别姑结国君臣,遂领虞军而去。
那国主见了虞军远去,自唱起送别的歌谣:
“白云苍苍,日月共堂。”
夭夭风舟,与子共畅,
妙妙之情,送于虞怀,
飞鸟芒芒,等虞归来。”
后来,其国妃诞下了一子,此子便是日后鼎鼎有名之士,名曰“黄列子。”
有云:
“黄列子者,尝游猎九江,射中五色神鹿,逐迹寻穴,遇神芝,服而得风仙。”
此乃后事也,不题。
却说那圣仙将白鲮杯送回了雁河,见了那河神与人鱼国主,并换回了灵珠,那人鱼国主挽留圣仙一番。
圣仙曰:“开山治水,为当务之急,不可停留,告辞矣。”
话罢,圣仙遂辞别河神与那人鱼国主,回了治水前沿,继续开山挖渠筑堤治水,不题。
有云:
“不知年月,时光滚流。”
话说真行大禹之军,将洪水又堵又疏,来至了一处,四处环山,洪水被前方一岩山所阻挡。
而那岩山,夹在两座大山之间,岩石山上也有繁茂树林,真行子让兵队往左山半腰之上休息。
随后,大禹等将官来至一处松涧,在一平石上,大禹取出河图,众头领围看,不一时,河图中连珠运转。
有云:
“图现三个黑珠,六颗大黑珠在左右,有一颗小黑珠前方,小珠之前,有一道横线。”
中冬曰:“看此图,两颗六珠,是两边的众山,小珠应是前方的那座小山,小山那边定有一条河流。”
不一时,图现三条河。
大禹曰:“果不出奇言,吾等上高山,再看个究竟。”
真行子曰:“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