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云:
“斩妖平怪,保一方安。
治水护国,福及万邦。”
话说中冬往土山后视察一番后,便归来告知伯益等人,那土山后,仍荒无人烟之处,于是,中冬便与伯益率兵队,前往凿土开山。
却说那老民邦与牺国之民,得知虞军来治水,以粮食相送,以猪羊相犒。
有云:
“军民一心,治水不难。”
却说那阏伯,奉虞后之命,率大兵队,前去支援真行大禹等人。其率军,从虞都径路国而东挺。
数日后,阏伯之军便到了唐花州夷龙道,遇到了汉东子高之军,阏伯见其军正在修堤。
后稷亦见到了阏伯之大军所至,甚喜,并曰道:“众将士快看,系虞都之军。”
伯成子高曰:“系阏伯”。
那阏伯领一枝大军,来至汉东伯成之军的对面缺堤处。
有云:
“开商阏伯名为契,心系大舜暗为事。”
后稷曰:“阏伯往何方去?”
阏伯曰:“大后命我率一军,前往援真行之军,不料,在此不能过矣。”
汉东曰:“何不助吾等一臂之力哪?完罢,可同往,如何?”
阏伯曰:“好,那先助尔等先,完罢再同往。”
于是,阏伯命其军,取农器铜具,遂与后稷之军,同修决缺,在两边忙忙碌碌地动工起来,不题。
有云:
“众志可拔山,制一可填海。”
话说另一边,水公大禹之军治愈风南国之水灾,而楫国受水灾,派使救急,水公整顿中军,马不停蹄,遂往治水,到了落蒙丘,遇到到燕烛,燕烛将不远处的飞蒙丘水灾,告知水公等人。
水公曰:“远人治不了近水。”
于是,水公与大禹相议,将一军分为两部,由大禹领一部,率得陶、化益、直窥、横革、之交等将,前去援飞蒙丘,水公领一部,继续前往楫国治水,不题。
有云:
“洪水本无情,人间自有爱”。
燕烛引领大禹部军,来至飞蒙丘,看见洪水猛涨,心有所思,又见到伯益等人导水。
真行子曰:“汝怎来此耶?”
大禹曰:“汝派燕烛,往虞都请军相援,而我与水公前往楫国治水,刚到那落蒙丘,与燕烛相遇,其言飞蒙丘已是告急,水公以远人不能救治近水,便分兵让我来此相助。”
真行子曰:“原来如此。”
大禹看视了左方土山一番,曰道:“那土山后,系何情?”
中冬曰:“我察视过,方圆百里,无方国人家,有数条干河,可以开拓”。
突然,在洪流涡旋,奔出十个三丈异怪,其名曰鬿誉,扑向兵众,慌得兵众四处乱逃。
真行子与诸将,连忙安抚兵众,连曰:“别慌,别慌”。
中冬抡棍,大禹取开山斧,太莲使出九星剑,一起而迎上。
此战,有云:
“高云浩荡,洪浪滔滔。仙棍力敌三,尽显神兵威。开山斧,九星剑,左右战异兽。杀气暗涌,风野怒狂。”
且说兵众见了妖兽,慌得四处逃散,不一阵,便有人被异兽追上撕食。
忽然,天雷闪鸣,在树林之中,金光耀闪,飞出一龙。
有云:
“黄体双翼闪金睛,瑞光缈耀照洪流。
力掀五岳震三山,肚载乾元飞天球。
其号大名曰应龙,此来助禹开山丘。
六爪飞天显神威,不破鬿誉不可休。”
那应龙飞于山巅,怒吼一声,震撼山谷,遂扑向撕咬众人的几头鬿誉兽,抓到一只,活吞入肚,其他异兽见了,全扑向应龙。
那应龙左爪右咬,将扑来的异兽,不是咬伤,就是撕裂,那众兽战战兢兢,不敢再近。
随即,应龙飞于山顶上,怒吼一声,吓得那众异兽,个个心惊胆战,敢怒不敢吼,即时,众兽跳入洪流中,随之消失了。
真行子与伯益等将官,收拢惊惧之军众,中冬与太莲、大禹等人,飞回于岸上。
那应龙飞于那土山,撕开一处,滔滔洪水,如决堤一般,滚滚冲流入那土山后,那老民邦与牺国得以解救。
应龙化得一人,行于众前,曰道:“我乃南方应龙是也,号曰庚辰,我奉老师之命,特来相助。”
虞军诸将皆上前,礼谢了那应龙。
大禹曰:“多得上仙相助,才了去此劫。”
中冬曰:“敢问尊师大名?”
应龙曰:“乃是龙王丈人。”
真行子曰:“曾闻上仙助黄帝破蚩尤,今相见,幸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