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时光荏苒,已是帝舜六年春正,洪水滔天,却说英炽等臣众,安置好难民后,便回了虞都。
话说众臣回都后,那舜帝遂招英炽与皋陶等诸臣,于大堂议事。忽然,一令兵入传,曰道:“报,大后,有一老者堂门外拜见”。
虞后曰:“快请”。
老者入堂,向舜帝与诸公见了礼。
有云:
“白发美须双长眉,慈容清爽穿滚袍。
老君化身为禹师,今来为王解愁悲。”
真行子曰:“小老名曰真行子,乃禹之师也,特来向大后献议”。
虞后曰:“先生请道来”。
真行子曰:“当今,国体虽复元,但洪水为患,妖怪趁机作乱,我荐一人治水,荐一仙出山,可行荡妖之事,共治洪患”。
虞后曰:“系那一人,那一仙”。
真行子曰:“那人乃是禹,那仙乃曰水公也,号曰无量道尊。如大后愿可,小老愿为大后请出水公先生”。
英炽出位,曰道:“用禹,不可,其父鲧,前流放而死,怎可让其代父治水耶?”
真行子曰:“公此言差矣,大后曾举禹往治水,今何不可?”
英炽曰:“乃不计年之事也,如今不如往昔也。”
真行子曰:“若不用禹,将损去一栋梁之才也,理水之道,得才最难,望大后明鉴”。
堂中众臣议论纷纷,在英炽反对下,众臣亦有反对任禹治水,舜帝思索一番。
舜帝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四岳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帝曰:“嗟,然!”
舜帝曰:“着令让禹代其父治水,真行子先生可去请水公出山,前来相助除妖,诸卿不得再多言。”
真行子拍掌而起,众大臣附和,亦鼓掌而鸣。
次日,姒禹留仪狄在猛虎口筑墙御防诸妖进扰,随其师真行子前往南海飞空岛光紫洞,请水公出山,助灭妖怪。那水公居无极界弥斗垣上仙境水阳洞,飞空岛是其中界道场之所。
途中,那姒禹问曰:为何找其仙”。
真行子曰:“此仙公,乃是为师一位故友,其在仙界颇有威望,又见多识广,有其相助,可保万无一失”。
有云:
“治水有助有益,治水无助无益。”
却说真行子与姒禹已到飞空岛。
不长时,真行子与姒禹到了山上的灵水洞前,有一小仙童出至,此仙童,号曰百里精。
有云:
“百里精童子者,其乃水公徒孙,紫精先生之徒,此紫精先生,为昊天上帝之监师。”
真行子师徒对水公见了礼,那童子亦回了礼。
真行子曰:“水公在否?”
那童子曰:“在里”。
真行子曰:“在下真行子,与弟子文命,特来拜见水公,请仙童通禀”。
那童子曰:“请少时”。
随即,那童子入洞中,有一老仙端坐在石台之上。
有云:
“大袍虎带黄风衣,白眉白胡美髯公,善慈庄体好仙相,洞坐闭目自然中。”
又云:
“此仙公正是“元上丈人”,又名无上丈人”,其有五通神法,乃是“通天、通地、通水、通太无、通自然,自号无量道尊,因入世,得天地之间的长空灵水,又号水公。”
那童子进言:“水公师祖,外有真行子,带其弟子禹来拜见”。
水公睁起眼,曰道:“请来客进洞”。
于是,那童子出洞前,请进真形子与姒禹,水公与真行子师徒相见,真行子先行见了礼,水公回了礼。
那真行子并向水公介绍姒禹,曰道:“水公,此乃我之弟子,姓姒曰禹,又名文命,字高密”。
姒禹向水公行礼,曰道:见过仙公”。
水公细看那姒禹,有云:
“英俊丰姿九尺身,仪貌表表健儿郎。”
水公免其礼,随后,水公请真行子与姒禹二人相坐,其师徒坐下蒲团,水公呼那童子看茶。
真行子曰:“今番此来,特请水公出山”。
水公曰:“出山何事,请公道来”。
真行子曰:“乃系为治水之事耳!”
水公曰:“哦,治水”。
姒禹曰:“系也,洪水滔天,妖怪又趁机作乱,扰害众民,难平矣,妖邪乱世,难以治水,今请仙公,助我等一臂之力”。
水公曰:“请问文命,如何治水?”
姒禹曰:“我以疏为略,以堵为次,以分为谋,以筑为防。尚若再有治水之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