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五十章 吴梅村的故事——回村 (3/3)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劝吴梅村出仕,一部分劝吴梅村为大明尽忠,一遍遍地给他灌各种鸡汤,讲人品,讲道义,与他共勉,总怕一出溜走上歪路,警告他不要背叛信仰不顾大义。

在这些劝阻中,有一封来信比较出名,他的主人是《桃花扇》的主角侯方域。侯方域认为,吴梅村是全国读书人、年轻人的代表,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全国人民都在瞪大眼睛盯着吴梅村的一言一行,劝诫吴梅村一定要顶住。吴梅村投降了影响太恶劣,不仅本人会遗臭万年,还会把一大批年轻人带到沟里。

这些劝告对吴梅村是好事吗?如果吴梅村想出仕,他会觉得这些是在对他进行道德绑架;如果吴梅村不想出仕,他会觉得幸慰,觉得吾道不孤、大道不孤、正道不孤,觉得自己选择的道路正确,自己的付出值得。

其实,关于自己投降清人可能造成的影响,不需要侯方域分析——事实上不需要任何人分析,吴梅村是个聪明人,还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比来规劝他的绝大多数人都聪明,他对此事后的曲折心里门清,劝他出仕和劝他拒仕的人给出的理由一样,只是因为双方站立的角度不同而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

再好吃的饭也会吃伤人的,无论大家是好意还是恶意,无论是劝仕还是劝拒,当规劝话语越来越多时,吴梅村感觉到了厌烦,特别是被一些小人物无礼规劝时,吴梅村终于发火了:老子参加工作时你丫还在上小学,老子早就是进士了你丫还是个秀才,老子早就当官了你丫就是个普通百姓,老子早就文名满天下你丫还在读弟子规,你丫有什么资格跟我讲大道理?

各类型的说客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嗡嗡鸣叫,不达目的不罢休,看得吴梅村眼昏,吵的吴梅村脑袋疼。

当然更让吴梅村讨厌的还是劝他出仕的人。这些人一刻也不消停,一遍遍跟吴梅村谈愿景,谈现实,谈人生,出仕邀请如影随形,各类高薪诚聘包吃包住、各类虚位以待静候卿来的信息狂轰乱炸,搞的政府关键岗位跟小广告一样廉价。

吴梅村吴梅村自己愿意出仕吗?当然不愿意,从小形成的三观让他无法投入新朝廷怀抱。他一直是强硬的抵抗派,当年为了崇祯愿意去死,现在自然也不怕死,面对朝廷的热情邀请,吴梅村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有本事你们弄死我。

连一个胆小的孩子都变的胆大了,可见他决不出仕的意愿有多强烈。

吴梅村不想当反正教材,清朝廷想利用他提升正能量,吴梅村拒仕的感情有多强烈,清朝廷的态度就有多坚决,双方的道理肯定讲不清楚,矛盾注定无法调和。

但是,吴梅村的意见不重要,因为他是个好孩子,他必须考虑一切外部因素,他的思想羁绊和现实羁绊太多,没有选择的自由,没法任性,他连当和尚、甚至连死的自由都没有,自然更没有自由选择出仕或拒绝的权力。

这些日子来,吴梅村受到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比侯方域、冒辟疆、陈贞慧、方以智等人加起来还大。这几人虽然名声大,但都是些秀才,相比吴梅村无非是萤火对日月,朝廷只是逼他们考试。而吴梅村是榜眼,是崇祯重臣,是太子老师,是复社骨干,名声有多大压力便要多大。给侯方域等人加压的无非是地方政府,而给吴梅村加压的直接是朝庭的最高层。

在一番摆事实讲道理徒劳无功后,政府决定采取物理说服。

山雨欲来风满楼。吴梅村感受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从一而终的道德操守理想信念,一方面是清朝廷满含期待渴望他出仕的深情的目光,吴梅村不知何去何从。

工作上一团糟糕,感情上一团乱麻,吴梅村受不了了,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他离开了大城市,回到了乡下老房子,过上了绿色环保生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