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29章 商会改革,惊人收获 (1/2)

又是两周时间过去。

璃月人的购买热情却不减反增。

商品上市的第一天,就接待了上万名顾客。

在此之后,每天仍旧有数以千计的顾客来长安商会购物。

在短短两周之内,数万件高档家具和高档衣物的库存,就被挥霍一空。

除了长安商会的商品价格便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海灯节就快要到了。

海灯节是璃月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璃月人就会换上漂亮的新衣服,以此迎接美好的新年。

因为节日的临近,再加上高档衣物的价格很便宜,即便是手头不算宽裕的下层阶级,也敞开钱包买了不少衣服。

以前这些他们看都不敢看的衣服,如今却只需要花费不到原先一半的价格,同时质量也毫不逊色,给他们带来了极佳的购物体验。

这段时间。

苏牧也没有闲着。

他先是请了一批专业销售。

这样就不再需要商会的职工兼职销售。

与此同时,他还趁这个机会,招收了五百名学生。

他们大多都是商会职工的亲朋好友,被职工介绍到商会工作。

苏牧接收了这批新的学生,将其中的三百人培训成技工,分配到厂里干活。

如此一来,家具厂和服装厂都有了五百名职工,凭借车床和缝纫机,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盲目的扩大生产线,只会导致市场变得供大于求,这对工厂的发展来说,显然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

作为资深P社玩家,苏牧很清楚供需关系的重要性,他要将市场的供需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区间,这才有利于发展。

与此同时。

剩下的两百名学生。

则是被苏牧培养成了化肥厂技工。

按照苏牧的计划,接下来要帮助自耕农建设农场。

想要提升田地的产量,优质的化肥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都必不可少。

虽说化肥是个相对不怎么赚钱的产业,但对苏牧来说,它的重要性不逊于其他工厂。

为了保证自耕农能获得相应培训。

苏牧将原先的工人学校,搬到了制造厂的另一边。

因为合并了其他商会的店铺,导致苏牧拥有的土地面积翻了几倍。

如今,他不再需要将工人学校和制造厂放在一起,而是将它们分别放置到不同区域。

不仅如此,他还需要将学校的规模扩大两倍左右。

将原本的工人学校分成三个校区。

第一个校区是为了培养技工,满足制造厂的需求。

第二个校区是为了培养没有文化的自耕农,让他们获得相应资质。

第三个校区则是为了未来而考虑。

等到这些职工结婚生子,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教育。

这算是给职工们的福利。

同时也能让商会的识字率进一步提升。

虽说职工们在工人学校学习,也能提升商会的识字率。

但归根结底,他们所学的知识太过单一,识字率的提升幅度并不算高。

而义务教育却不一样,他们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等他们成为工人,能大幅提升识字率。

当然,等这些孩子成为工人,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只能说未来可期,初衷还是为了给职工提供福利。

苏牧提交的扩建申请,很快就通过了审批,总务司的建造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帮他扩建了工人学校,让学校的规模扩大了两倍。

等到扩建的事情都搞定。

他才有时间关注这次活动的最终收益。

【长安商会】

【资金量: 55亿摩拉】

【资产总额: 85亿摩拉】

【收支情况: 92.7亿摩拉/月】

【预计收支: 92.7亿摩拉/月】

【常驻成本:-7.5亿摩拉/月(工资),-1.5亿摩拉/月(原材料),-11.3亿摩拉/月(税收)】

【临时成本:-1.5亿摩拉(建造成本)】

【预计支出:无】

【收入来源: 21亿摩拉/月(普通家具), 39亿摩拉/月(高档家具), 45亿摩拉/月(高档衣物), 6亿摩拉/月(普通衣物), 2亿摩拉/月(专利费)】

【临时收入: 8亿摩拉(蒸汽机), 2亿摩拉(培训费)】

【预计收入:无】

【商会地位:21%(略具影响)】

在短短两周时间内。

长安商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