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章 佳人有约 (2/3)

要事情要去处理……”其实他还有一个未说出口的原因,他怕母亲再为此劳碌奔波。

“应该?”傅清曲苦笑着摇摇头:“这可不能光凭感觉,还要看爱克司光机拍出的片子和医生的判断,一般要5~7天才能拆线,更何况医院有规定,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必须由亲人签字,护士小姐没有这种权力,顾先生就别再为难她了吧?”

一席话有理有据,顾砚声顿时哑口无言,他心里本就属意她,在那样一种心醉的情境下,竟轻易地缴械投降了。

“您不要胡思乱想了,安心静养,很快就能出院了。”傅清曲再次劝道。

顾砚声只好乖乖回到床边。

傅清曲转过身,刚走到门口,耳畔响起一道清越的男声:“傅医生,谢谢你。”

她微微侧过脸,浅笑嫣然。

几日后顾砚声办理了出院手续,决定与工头们进行一次谈判,在他的斡旋下,那些被巡捕抓走的工头得以提前释放,工头们对以德报怨、放自己一马的顾砚声心怀感激,而始作俑者黄老五则被永丰纱厂开除。

迫于大环境影响及父亲施加的压力,顾砚声决定变相实施改革,这天上午,他召集工头到一厂会议室,就“革除工头制”之事进行商议。

人到齐后,顾砚声开口道:“我先说一下我的想法,诸位若是觉得不妥,可提出自己的要求。”

“第一,工头制将不复存在,你们将被提拔为职员,工钱方面我不会亏待你们,转为职员后工钱涨三成,表现优异者年底还有分红可拿;第二,以后工人进厂不必经过你们同意,需进行培训考核;第三,工人的工钱由他们自己去领,不再经过你们之手……怎么样,你们意下如何?”

众工头脸色“唰”一下全变了,阴得像下暴雨前的天色,没人吱声。

“那好,反对的举手。”

互换眼色后工头们纷纷举起手,这次的谈判以失败告终。

顾砚声这边忙着革新,黄老五那边也很忙,他正忙着拆台……

被永丰开除后,心怀怨恨的黄老五发誓要报复,他近日忙得晕头转向:印传单、雇人散发传单、联络其他纱厂工头,大肆宣扬什么唇亡齿寒、兔死狐悲论,总之拉拢一切能拉拢的力量,以壮声势。

不久就集结了几百号人,这些人高举横幅在街边示威游行,一时间引起许多报社的注意,各报刊纷纷以“工人不堪整顿,揭竿而起”、“永丰工潮”等为题进行报道,永丰纱厂饱受非议,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申报》实习记者陶蕴初不相信这些传闻,作为顾砚声多年的同窗好友,他对其人品了解很深,果不其然,当他的电话打到永丰纱厂办公室时,顾砚声的解释很快就印证了他的猜想——有人在暗中捣鬼。

陶蕴初决定前往永丰调查,他的想法得到了《申报》经理杨深的支持。

黄老五不仅拉拢各厂工头到街头游行示威,还特意招募会讲安徽话的人混进陈振山的“皖籍劳工后援会”,那些人在该会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声称自己是被永丰开除的工人,造谣永丰革新严重损害了工人利益,遂以会员的身份请求该会主席陈振山出山。

众所周知,陈振山是沪上响当当的人物,以胆识和手段闻名,他两年前成立了一个组织叫“皖籍劳工后援会”,陈振山是安徽人,这个组织是为了保护在沪的皖籍劳工,当时沪上的皖籍劳工有几万人,他们无依无靠,受尽资本家和地痞流氓的欺压,但只要交一点为数不多的会费就可加入“皖籍劳工后援会”,日后再遇到不公,可直接请陈振山出面解决。

面对每年给自己奉献大笔会费的工人们,陈振山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不久后顾砚声就收到了一份请柬,邀他明晚在城隍庙的杏花楼吃讲茶。

“吃讲茶”在上海话里就是喝茶聊天的意思,一般帮派之间有纷争先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也就是所谓的“吃讲茶”。

永丰一厂经理室,顾砚声将请柬丢在桌上,喃喃道:“看来陈振山打算插手了。”

旁边的袁管事听了心头一震,神色不由得紧张起来:“上面说了什么?”

“邀我明晚去城隍庙的杏花楼喝茶,就纱厂革新之事交流一下看法。”

袁管事道:“我们和他一向没有往来,像他这种人懂什么纱厂革新?我看还是不去为妙。”

“你很了解这人嘛?”顾砚声问。

袁管事道:“听闻是个江湖人士,早年间曾追随过孙逸仙先生,做过反清急先锋,后来与孙先生因主张不和而分开,三年前他来到沪上,组织了一伙劳工敢死队,常以出其不意的手段对付其他帮派和富商,令人闻风丧胆,就连青帮头目都对他有所忌惮。”

听完,顾砚声蹙起眉头。

袁管事又道:“还有去年沪上那件大案,那位徐姓厅长遇刺案,据传也是他指使手下所为,这人有许多出格举动,还曾让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