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与汪淼的第一次会面之后,陆宁便频繁地与他进行交流。每一次讨论,都像是在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汪淼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汪淼也非常乐于与陆宁分享他自己的研究。他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灵活性,非常适合用于建造太空电梯。但目前,汪淼在材料的稳定性和大规模生产方面遇到了瓶颈。
在一次深夜的讨论中,汪淼向陆宁展示了他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陆宁聚精会神地听着,同时在心中分析着。他知道,自己的系统可以提供一些关键的技术支持,但他也清楚,不能一下子展露太多,以免引起汪淼的怀疑。
“汪教授,我觉得您的研究方向非常正确。”陆宁在思索了一会儿后说道,“我最近也在研究一些相关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新的合成方法,来解决稳定性的问题。”
汪淼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详细说说吗?”
陆宁随即提出了一个关于纳米材料合成的新方法。这个方法结合了他所知的地球科技和系统提供的一些先进理论。他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及任何超出现有科技水平的概念,只是将其描述为一个理论上的设想。
汪淼听后深陷沉思,他在黑板上快速地画起图来,不断地计算和推敲。陆宁在旁边静静地观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经过一整夜的讨论和计算,两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汪淼兴奋地握住陆宁的手:“陆宁,如果这个方法可行,那我们可能真的能够在太空电梯的研究上取得突破!”
陆宁微笑着点头,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随着汪淼的研究逐步深入,他将有更多机会利用自己的系统帮助汪淼,同时也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积累更多的影响力。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陆宁和汪淼开始了密集的合作。他们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还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试图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技术。
陆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凭借系统的帮助,他提供了许多关键的建议和改进方案。同时,他也不断地在心中计算着,确保自己的建议和提供的信息不会超出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宁和汪淼的关系越发紧密。他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形成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也在个人层面建立起了坚实的友谊。汪淼开始越来越信任陆宁,而陆宁也逐渐将汪淼视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最重要的盟友之一。
在他们的合作进入关键阶段时,汪淼接到了一个来自军方的邀请。他被邀请参加一个关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的高级别会议。汪淼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他的研究可能受到更广泛关注的时刻。
会议上,汪淼遇到了丁仪,一位在物理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丁仪对汪淼的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两人很快就聊开了。
会议结束后,丁仪邀请汪淼一同晚餐,继续他们的讨论。汪淼兴奋地接受了邀请,并在晚餐时向丁仪介绍了陆宁。
晚餐上,三人的谈话迅速从日常寒暄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科学讨论。丁仪特别对陆宁提出的太空电梯项目感兴趣,并且对陆宁的见解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讨论的重点转移到了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上。丁仪提出了一些关于物理定律的前沿观点,而陆宁则巧妙地结合了自己的知识和系统的信息,提出了一些富有创见的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陆宁非常小心,确保他的观点既不会超出当前的科学界水平,也能给两位科学家带来新的启发。他的表现深深吸引了丁仪,丁仪甚至开始考虑将陆宁纳入他自己的研究小组。
晚餐结束时,丁仪邀请陆宁参与他正在进行的一个秘密研究项目。陆宁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科学发展,也能为他自己的计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在回家的路上,汪淼对陆宁表示了自己的敬佩:“陆宁,你今天的表现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我从未想过,你对物理学竟然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陆宁微笑着回应,心中却在思考着丁仪的邀请。他知道,这将是他在这个世界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
晚上,回到家中的陆宁陷入了深思。丁仪的邀请对他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他知道,参与丁仪的项目将使他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科学边界,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责任。
陆宁打开系统界面,仔细研究起来。他需要确保自己在参与丁仪项目的同时,能够保持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数据成为了他的重要参考。
第二天,陆宁再次与汪淼会面。他决定将丁仪的邀请告诉汪淼,寻求他的意见。汪淼听后非常支持陆宁的决定:“陆宁,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丁仪教授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无人能及,他的项目一定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你完全有能力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