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三十九章 造纸技术 (1/2)

李恪现在也明白了。包家世代改进造纸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研究了近三十年能够发明出这种纸张不奇怪,以他目前这种技术及纸张,流通出去,他的名气绝不会亚于蔡伦。

他这新纸没有得到广泛流通,就是因为家道中落,一张纸从头到尾都是他一个人操作,产能严重不足,就算偶尔卖出去也是石沉大海,兴不起波澜;二是他以研究理想中的纸张为毕生目标,并不知道自己研究出来的纸张与技术的价值!

至于最后湮灭于历史尘烟之中,一定是他的技术没有人传承,包安本人要么是让人打死了,要么就是老死病死了!

他死了,研究成果自然都给清零了!

“这纸你是用什么造的,价格如何?”

包安有感于李恪的救命之恩、知遇之恩,毫不犹豫道:“这纸是用我用竹子与马莲草混合起来制作成的,造价是竹纸的一半,但效果却远远比竹纸要好,若不是色泽上有些瑕疵,我相信就连硬黄纸也比不上它!”

其他人都发出了一阵低呼,神色动容道:“竟然只有竹纸一半的造价?”

包安道:“不仅仅如此,这纸制作流程简单,只要人手充足,一天就能够造百十来张。”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充满了自豪。

其他人又发出了惊呼,这一次连李恪也不例外,他们都知道在唐朝一张宣纸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才能上市,便是竹纸也需要十来天,而他的全新方法仅仅一天就能够造出百十来张,这数量可用恐怖来形容了。

“只是……”说到这里,包安却又长叹了口气:“可惜这色泽一关始终难以克服。”

李恪笑了笑:“我知道!”

“啊?”包安双眼一亮,毫不掩饰地露出激动之色。

“啊什么啊?我就是改进造纸术来的。原本我以为要从头一一实践,现在遇到包先生,而包先生都已经简化到这等地步了,我认为我的法子都没有用处了,能用的也就是所谓的漂白技术!其实是最简单的工序。”

李恪原本就是到造纸作坊看看,改良造纸技术,没想到现在遇包安,那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还白拣了一个造纸科学家。

“啊?”这次是包安震惊了,他没想到这个九岁的殿下也懂得造纸,并且还能改良技术,自己可是花了三十年啊,一下子着实被震了个呆。

包安急道:“还请殿下教草民,如何漂白,以后草民就在这工业区专心为殿下造纸。”

包安急得上蹿下跳,像只大马猴一样!这求知之心着实让人感动。

李恪摇头笑道:“先生还是没有意识到,你这项技术背后有着多么可怕的财富。”

“可怕的财富?”包安懵懂不解。

李恪明白真正的科学家眼里都只有科技,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科研,至于财富方面只求一个温饱而已,所以,对这方面没有概念,于是道:“你这新纸技术一张纸的成本不足一文!它的品质虽逊色于宣纸,但是宣纸一年才成型,因为稀少才贵的连富有天下的陛下都舍不得浪费。而新纸物美价廉,生产速度又快,一旦面市,必然灭绝天下各种纸张,一张纸的利润虽不高,但天下人都在用的话,积少成多之下,又是何等惊人的财富?”

一下子,所有人都懂了,一个个震惊的看着身在宝山不识宝的包安。

包安也一副傻了呆了的模样。

“但是,我认为价值连城的新纸技术不应该用在盈利上,而是应该用于大众,用于天下!不知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天下学者世家多而寒门少?为什么我大唐百姓有百万,可能够识字读书的人,却远远比不上世家子弟?”

李恪的问题让在场的人人都陷入了沉思。

身后跟着的造纸作坊的匠人眼睛一亮,齐声道:“是因为纸?”

包安一脸茫然,还是没想明白。

“不错!”李恪表情严肃,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就是因为纸,因为纸太贵,百姓连最廉价的竹纸都买不起或不舍得买,更何况是硬黄纸、宣纸这类的上等纸了。”

“一本书,几万字,近百页!包括印刷费用,装订费,那价格寻常百姓如何买得起,连书都买不起,试问他们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如何能够拥有丰富的知识。”

“但是新纸的价格是任何人都可以承担得起,组合成一本书,价格也高不了多少,书籍的价格不高,自然能够让更多的人得以识文断字,提高我大唐子民的个人修养。是传播文化科学。推动我朝文明的绝世创举。”

“若是如此,不需要十年,我相信在我大唐上下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可以拥有纸张写字,人人都可以手拿书本读书。这种技术与其让人谋求私利,所以我建造这个工业区,建造各种作坊,就是为了让大唐的这些技术,来造福天下万民!这也是我一直在找能工巧匠的目的!”

旁边一名流民惊呼道:“若真如此,殿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