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七章:形式主义 (1/3)

董卓:为什么大家都不认可我?

士人:因为你不配。

答案简单明了。

我们士人只在东汉开始那会风光过,当时有信任我们的皇帝,支持我们的百姓,没多久外戚上台、宦官乱政,导致我们被苦苦压制,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现在好不容易清除了宦官,准备带领东汉重现盛世,你凭什么来横插一杠,你不过是从西边来的野蛮人,一个乡下土包子,除了能拿起屠刀威胁他人,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其余的什么都不会,以德服人你永远做不到,只有我们才能成为这个国家的精神领袖,带领人民走出阴霾。所以你夺走的,我们必将亲手夺回来。

董卓的麻烦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正月,由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渤海郡太守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各领部众数万人,组成关东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起兵讨伐董卓。一时间天下人纷纷为之侧目,期待他们能够清除国贼董卓,恢复汉室荣光,带领人民走向幸福安康的生活。可这一次他们要失望了,仅仅过了三个多月,声势浩大的关东联军就已名存实亡。细看之下,失败早已注定。

初露峥嵘

在当上典军校尉以后,曹操心中重燃起了报国的梦想,那时他的愿望就是帮助朝廷讨平叛乱,因功封侯爵,升任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辈子就满足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没多久董卓的到来打乱了他的计划,当然这时的曹操还不需要太过沮丧,只要他努努力,梦想还是有机会实现的,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跟着董卓混。

可我们的曹某人并不是趋炎附势之辈,在仔细分析研究了董卓集团的发展前景后,发现这家集团倒闭的可能性大概率为百分之百,既然如此还是早点走为妙。

然而,在回家的途中也没有一路顺风,劫道的没遇上,倒是差点被朋友坑了。在途径成皋县时,曹操去拜访了好朋友吕伯奢,史料上对此事记载了三种版本,大概就是对方贪图他财物或者可能贪图他财物,曹操迫于被动或者迫于主动杀了他们。

最重要的是,逼得他说出了这一生中最著名的话“宁可让我辜负别人(宁我负人),也不能让别人辜负我(毋人负我)。”我们的罗贯中同志为了在小说中体现出曹操自负的本色,稍加润色,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从对一个人,变成了对所有人,从此奸雄曹操人尽皆知。

经此波折后,曹操快马加鞭继续出发,可没想到他跑得快,董卓的下发抓捕他的公文更快,在跑到中牟县(今河南中牟县)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被当地官吏逮捕了,幸好有人知道他是曹操,向上级请求释放了他。

此事过后,这让曹操坚定了必除董卓的决心。随后继续赶路,在走到陈留郡时,遇到了老朋友陈留郡太守张邈,老友见面,自然少不了一套寒暄,两人对于各自的想法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后,发现目标一致:都想对董卓动手。既然如此,择日不如撞日,双方宣布共同起兵、召集人马、征讨董卓。

招兵买马,钱是最重要的,曹操手中的钱都花光了,招到的人手还是远远不够,这时慷慨大方的陈留人卫兹和他结成同盟,站出来资助了他,因为他和曾经那几个看好曹操的人一样,认为“平定天下者,必此人也。”由于卫兹当时没有正式官职,暂且依附在了张邈这边。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曹氏家族得知曹操起兵,也派了几个年轻有为的族人前来帮助曹操,人多了,也需要管理,指望曹操一个人,那得累死,外人不一定可信,族人就成了亲信,这里面的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都为曹操征战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了财团的帮助、家人得支持,曹操最终集结了五千多人马,但这些还不够,之后曹操号召天下人一起讨伐董卓,为匡扶汉室而战。此消息一出,得到了许多人的一致响应,之后便有了关东联军的出现,由于曹操没有朝廷正式任命的官职,袁绍让他暂代奋武将军一职。

消息传到洛阳,每日在皇宫中左拥右抱开怀畅饮的董卓立刻放下了手头上的享乐,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他心里清楚,想要保住现有的生活条件,必须先解决这帮人。

会议上,董卓的意思简单明了,既然他们要打,那我们就奉陪到底,毕竟对于打仗来说,身经百战的他早已是驾轻就熟。既然您都有主意了,还找我们干啥?群臣们无人反驳,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正在这时,尚书郑泰站了出来,他认为没必要大动干戈,首先袁绍、张邈这些官家子弟,只会高谈阔论、纸上谈兵,无军事之才,临阵交锋根本不是您的对手。其次他们的官职都是自封的,没有尊卑之分,表面上和睦,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肯定不会齐心协力,只会坐观成败,而且崤山以东地区的百姓已经太平很久了,贸然出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