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一百一十六章 (2/3)

,他每天夜班还去小区的垃圾堆做垃圾分类工作。谭家英每天也忙碌得很,除了煮饭、接送两个孙儿,其他的时间她都窝在出租房里做手工活,一天也能做个三五十元,补贴补贴家用还是可以的。平时接了孩子放学,孩子闹着要吃东西,总不能不买吧?又不能什么都朝儿子儿媳伸手,做手工结的钱这时候就派得上用场了。其实家里的家用她也没有多朝儿子儿媳要,儿子儿媳交了房租水电,她每月从有和的工资里拿两千元钱出来做生活费。立生和杨美大部分的时间在公司吃饭,两个孩子周一到周五又在学校里,家里就她同有和两个人,吃得简单点,用不了多少钱。周末儿子儿媳,孩子们都在的时候才会加餐。

立生和杨美进门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在客厅的垫子上玩耍。谭家英坐在客厅的灯下做今天的手工——剪衣服的线头。因为两个孩子放假在家,白天闹着要出去玩,谭家英白天骑电动车带两个孩子到附近的商场玩了半天,耽误了功夫。这些货说好明天交的,因此她晚上得赶着做出来。还别说,谭家英做手工一个月还能结个千把块钱呢,这比在村里强不知多少。有登给庆来的油茶林铲草,风吹日晒不说,从早上八点干到天黑,一天也才四十元钱。家里的钱难挣啊。而谭家英做手工是没有时间规定的,有空就做,没空可以不做。又是拿回家做的,不会耽误照顾家里。羊山也有手工活做,不过单价低得可怜。谭家英做过,一动不动地做一天也也做不到十块钱。哪能与这里相比。谭家英在上海待习惯了,觉得这里也挺不错。孩子们都在这里,有和又找到了稳定的事做,她自己也能利用闲暇的时间挣点外快。挺好的。

谭家英甚至都不想回羊山了。年年回去搞两天的卫生,住不到半个月就又要走了,走之前还得做一次卫生。回去光做卫生了,啥也干不成。

家里也不好玩了,一些年轻人在城里买了房,搬到城里去了,羊山过年是越来越不热闹了。

对于立生和杨美打算在上海买房的想法,谭家英和陈有和都没意见。他们自己挣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干涉。谭家英想过了,等两个孙儿大了,她和有和也老了,他们就回羊山住,地里种点菜,养点家禽,在村里过几年自在日子。

两个孩子见到立生和杨美,一下扑了过去。

“爸爸妈妈!”

立生和杨美一人抱起一个孩子,亲昵地问到:“这几天在家乖不乖啊?”

“乖。”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立生和杨美抱着孩子在玩乐,谭家英问,“还没吃饭吧?我去下点面条。”

立生说,“没呢。”

当妈的便去厨房忙活了。

吃过面条,已经是深夜了。一家人纷纷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杨美和两个孩子还在睡觉,陈立生没有睡懒觉,早早起床出门了。他出门的时候刚好他爸陈有和下夜班回家,父子俩打了个招呼,便各忙各的去了。

陈立生今天要去图书馆借点学习材料,他报名了成人本科考试,已经在网上注册报名了,并且通过了现场验证。就等着即将到来的考试。夫妻双方都是本科的,在上海积分入户比较容易,立生是在为两个孩子以后落户上海作准备。今年以来他都在为这场考试而努力着。

十月,房屋中介传来了好消息,一个小伙子要买他的房子,已经交了一万元定金了,让陈立生回去办手续。

听到这个消息的陈立生很高兴,房子的事终于有着落了。由于房产证上是他和杨美两人的名字,两人马上向公司请了假,并马不停蹄地开车赶在了第二天的中午回到了庐市。一到庐市,他们便直奔房屋中介公司。

此时,中介和买家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买房的是一个二十多接近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同行的还有他的父母。听中介说这个小伙赶着在年底结婚,女方要求城里有新房才结,小伙和家人才着急忙慌地买房。可是新开的楼盘大多是预售,来不及,这才想着买二手房。他们见立生的房子还没装修入住过,价格也合适,便决定买了。

在中介的周旋下,立生和杨美很快把各项手续都办妥了,房子过户到了买家名下,买家办理了贷款,并将余款打到了立生的账上。

庐市的房子现在与立生没有一点关系了,他心里没有留恋,只想快马加鞭回到上海,把那里的住房问题解决。

一回到上海,立生和杨美天天开车到处去看房子。他们以现在住房的地方为圆心,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跑遍了周围的楼盘。当然,他们看的都是一些偏远的老旧楼房,上海好一点的地段房价都是十万起步,那些地方他们连进去的勇气都没有。他们看的都是各个镇上的二手房,地段肯定不够好,还有一定的房龄。不过胜在便宜,两三万一方,还能接受。

经过一个月的来回比较,立生和杨美终于定下来了,是隔壁青风镇上的一套小三房,在一个老小区,位置不算好,也还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